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春光好,跟着有“曲中李杜”之称的元曲大家乔吉、张可久,一起游“南戏故里”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虽不如唐诗宋词那样为今人所熟悉,但地位毋庸置疑。国人熟悉的如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元曲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

元曲大家中,乔吉和张可久被并称为“曲中李杜”,在元曲中的成就可比肩唐诗中的李白与杜甫。

▲位于市区的南戏博物馆

作为“南戏故里”,温州也是一个与戏曲大家特别有缘的城市,乔吉和张可久都曾慕名来过温州,并留下多首元曲名篇,让温州的清丽山水为世人所向往。乔吉还曾写过南戏《金滕记》,以一位元杂剧作家写南戏,在戏曲史上较为罕见。张可久应当是南宋大儒叶适、陈傅良的粉丝,去过松台山麓的松风阁,以及仙岩等地“打卡”。

春光正烂漫,小编带着读者,跟着两位元曲大家游温州。

▲松风阁  郑鹏 摄

图片乔吉:乐清白鹤寺留下名篇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元曲家。乔吉高才博学,却终身不仕,流连江湖。乔吉的散曲严于声律,工于对仗,语言华美,雅俗兼备,具有婉丽的风格。

乔吉的散曲在中国曲学史上受到很高的评价。温籍著名戏曲学家王季思先生,称乔吉为元曲的文采派;明人王骥德《曲律》评价“乔、张(可久)盖长吉、义山之流”,以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李商隐相比拟;而明代戏曲家李开先则说:“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足见他在散曲中的地位和影响。

大约在至元二年(1336)前后,乔吉沿瓯江经青田到达温州,在乐清、瑞安两地都留下作品。

△白鹤寺瀑布

最为人所称颂的是他在乐清白鹤寺瀑布留下的两首小令【双调】·水仙子《乐清白鹤寺瀑布》、《重观瀑布》,尤其以后者最脍炙人口,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是乔吉小令的名篇之一。

《重观瀑布》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白鹤寺

白鹤寺历史悠久,当年东晋乐清名士张廌舍宅为寺,在乐成镇金溪村建白鹤寺,唐天授三年(692)移郡城“白鹤寺”旧额于此寺。

早在宋代,白鹤寺就已非常知名。清雍正《浙江通志》记载,宋景祐二年(1035),乐清白鹤寺僧人信南诣京。宋仁宗问信南是哪里人,他回答说:“臣所居乃王子晋吹箫之地,张文君入竹之乡。”宋仁宗叹道,“是温之乐成僧也。”

历代诗人如唐沈佺期、宋王十朋、元李孝光等都有白鹤寺题咏。乔吉两度来此观赏白鹤寺瀑布,可见他对此处风光之偏爱。

【双调】·水仙子《乐清箫台》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刘德水 画

箫台在乐清市西,相传为得道成仙的王乔吹箫之所,也是乐清名胜之地,乐成八景之一——“箫台明月”就源于此。相传乐清就得名于此,隆庆间候一元修纂的《乐清县志》记载:“乐清,盖以王子晋吹箫名也。”这首小令也多次入选元曲集,使乐清箫台山美名在外。

【双调】·水仙子《瑞安东安寺夏日清思》

新蝉风断子弦琴,古鸭烟消午篆沉,孤鹤梦觉三山枕。翠濛濛窗户阴,煮茶芽旋撮黄金。俗事天来大,红尘海样深,都不到一片云心。

乔吉在夏日里来到瑞安。东安寺在瑞安城外,梁天监建,后复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作者以静物写生的手法,勾画出寺院一幅宁静的夏日图景。


乔吉还曾写过南戏《金滕记》,可惜作品已经遗失。学者认为,在元杂剧作家中,有兼写南戏的作家及作品,乔吉可说是难能可贵的一位。这可能与乔吉到过温州,并在温州居留了一段时间有关。

图片张可久:会昌湖、思远楼留踪

张可久(1279-约1354),号小山,庆元(今宁波)人,后移家杭州。元代散曲家。

元曲现存小令3800多首,套曲470余套,杂剧100多种。元曲家200多人中,张可久创作的散曲最多,现存有小令855支,套曲9套,为元人之冠。

张可久与乔吉一样,也去了乐清、瑞安两地,他还探访了永嘉学派先贤陈傅良、叶适等人的踪迹,并在温州城区流连忘返。在城区,他曾泛舟湖上、登上思远楼,路过“绿野桥”,听过永嘉孝女丁氏卢氏的故事,留下超过7首作品。


张可久在温州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应当是古城西南一带,他先是到松台山一游。

【双调】·湘妃怨《瑞安道中》

篷低小似白云龛,山好青如碧玉簪。挂渔网茶灶整诗担,沙鸥惊笑谈,一丝烟两袖晴岚。题遍松风阁,来看梅雨潭,夜宿仙岩。

从这首作品看,张可久应当是南宋“永嘉学派”大儒们的“粉丝”,他一路沿着陈傅良、叶适的踪迹,从温州城区前往瑞安,路上满眼风景,心情闲适。


张可久先是来到松台山麓叶适故居松风阁,留下文字。此次松台山改造过程中,“松台十景”中“松风思贤”松风阁便是由此而来。从中也可见,在元代松台山是城中名山,松风阁也是深受文人喜爱的景点。


探访过先贤叶适后,张可久又前往当时属于瑞安的仙岩梅雨潭。梅雨潭旁曾有陈傅良“读书台”,仙岩圣寿禅寺西侧有仙岩书院,陈傅良曾在此授徒讲学。

△思远楼


【双调】·清江引《永嘉泛湖》

秋云锦香招画船,一步一个描金扇。花前北海樽,湖上西施面,登楼有谁思惠远?

【南吕】·金字经《别怀》

海树离怀近,月英眉黛愁,《金缕》一声双玉舟。留,共登思远楼。重阳后,菊花风雨秋。

在古城西南,张可久对会昌湖、思远楼留下深刻印象。他泛舟湖上,在两首作品中都提及思远楼。思远楼是古代温州的一座名楼,位置大致在温州城西南端的城头,面对西山群峰,下临会昌湖。此楼以擅湖山之胜,思远者致幽之意,故名“思远”。由于是北宋至和元年(1054),温州知州刘述所倡建,古时温州人也习惯称其为刘公楼。

思远楼层檐翼然,轩窗敞豁,游人登楼以眺,湖光山色若图画间。特别每到端午,在此观龙舟竞渡成为一种时尚。南戏《荆钗记》里,也有“越中古郡夸永嘉,城池阛阓人奢华。思远楼前景无限,画船歌妓美如花”之句。

【双调】·落梅风《东嘉绿野桥》

渔榔静,雁字斜,柳阴疏藕花初谢。小栏杆画桥横绿野,忆西湖月明秋夜。

△会昌湖

西湖就是今会昌湖,绿野桥是今天温州人口中的清明桥。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会昌湖在郡城西南五里,唐会昌四年,韦守庸重开凿浚治,因以名,分南湖、西湖,西湖出永宁水门外为永泰桥,收三溪水,弥漫于城外,广一十里,城下湖旁皆树为柳”。


△雁荡山风景

张可久还游玩了雁荡山,留下一首词《凤栖梧 游雁荡》。

《凤栖梧 游雁荡》

两袖刚风凌倒景。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碧水流云三百顷。白龙飞过青天影。折脚铛中留苦茗。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吹罢玉箫山月冷。题诗人在芙蓉顶。


参考材料:

《温州文化编年纪事》洪振宁

《元代曲家乔吉和温州》胡雪冈  原载温州晚报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浙ICP备2024116515号-1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