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慧温禅师 慧温禅师是宋代温州净居寺尼师,慧温禅师经常以禅宗机缘之语接引弟子,勘验弟子的根性。慧温禅师一次上堂说法,举法眼宗开山祖师清凉文益法语对弟子说:“三通鼓罢,簇簇上来,佛法人事,一时周毕。”慧温禅师举此话后说:“山僧道,三通鼓罢,簇簇上来,拄杖不在,扫帚柄,聊与三十。”
慧温禅师以文益法语为例,自己加以敷衍教化弟子。“三通鼓罢,簇簇上来”是古代禅林召集大众上堂听法的号令,三通鼓响之后,僧众当云集法堂中听禅师说法。“拄杖不在,扫帚柄,聊与三十”则表明古代禅师接引学人的方式。在禅宗祖师看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佛性,只是凡夫被各种妄想烦恼所缠缚,清净自性如镜子上蒙上了灰尘,不能得到解脱。为了除去弟子的各种妄想和杂念,古代禅师经常用棒喝的方式阻断弟子的情思妄见,促使他们在“言语断道,心思路绝”之时豁然悟道。慧温禅师在法语中所提到“拄杖”、“扫帚柄”正是斩断弟子妄想的工具。法语中的“聊与三十”则来自于德山宣鉴禅师。德山禅师在悟道之后,经常以棒打方式启发弟子,测试学徒的悟性如何。德山禅师小参示众说:“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慧温禅师在温州一带常以棍棒接引学徒,在她门下悟道的禅子不可胜计。
二、 妙道禅师 妙道禅师是温州净居寺著名尼师,延平(今福建南平)尚书黄公裳的女儿。妙道禅师是宋代高僧大慧宗昊禅师的弟子,深得宗昊禅师的真传。妙道禅师悟道之后,一次上堂说:“问话而止,直饶有倾湫之辩、倒岳之机,衲僧门下一点用不着。且佛未出世时,一事全无,我祖西来,便有许多建立。列刹相望,星分派列,以至今日,累及儿孙。遂使山僧于人天大众前无风起狼,向第二义门通个消息:语默该不尽底,弥亘大方。言诠说不及处,遍周沙界。通身是眼,觌面当机。电卷星驰,如何凑泊?有时一喝,生杀全威。有时一喝,佛祖莫辩。有时一喝,八面受敌。有时一喝,自救不了。且道那一喝是生杀全威?那一喝是佛祖莫辩?那一喝是八面受敌?那一喝是自救不了?若向这里荐得,堪报不报之恩。脱或未然,山僧无梦说梦去也。”
妙道禅师在法语中告诉大众,禅宗的宗旨在于不执着语言文字,全在自心中求。如果有弟子向她请问修道的要旨,便违反禅宗不说破的修道原则。禅师认为,真正的参悟境界是不可言说的,一说出来便不是禅了。佛教传入中国初期,禅子高智利根,常能当下触缘开悟,但后世弟子根性陋劣,虽然觌面当机,无从悟道。为了启发弟子悟道,禅师通常棒喝齐施,以破除弟子的妄想情见。在很多时候,禅师在面对弟子一次棒喝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常用多次棍棒伺候,以使弟子佛性显露,妄想去除。
在妙道禅师接引弟子的方式中,拂尘是她经常用来勘验弟子根性的道具。妙道禅师一次拈起拂尘对弟子说:“还见不?若见,被见刺所障。”禅师又以拂尘打禅床说:“还听闻没有,若听闻,被声尘所惑。直饶离见绝闻,正是二乘小果,跳出一步,盖色骑声。全放全收,主宾互换。所以道,预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敢问诸人,即今是什么时节?荡荡仁风扶圣化,熙熙和气助升平。”禅师说完法语,将拂子掷在地上,然后便下座了。
拂尘在禅门中本为僧人夏天驱赶蚊虫之用,但后来这种功能便消失了,变成了禅师在法会中用来庄严道场的工具。在禅师接引弟子的过程中,拂尘又成为破除弟子妄想情见,启发弟子悟道的工具。妙道禅师举起拂尘说法,以及击打禅床的举动,意在令弟子不执着语言文字,观照自心,明见佛性。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有弟子以言句询问师父之时,师父常以顾左右而言他之类的言句作答,意在令弟子破除言句的执着。妙道禅师亦常如此。如曾有一尼问:“如何是佛?”妙道禅师说:“非佛。”尼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妙道禅师说:“骨底骨董。”尼又问:“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时如何?”妙道禅师说:“未屙已前,堕坑落堑。”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