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悦读:实际寺,轻霞入路是桃源

步大罗山坳头岭而上,不一会便到实际寺。

这是一座精致、清幽又肃穆的寺院,始建于元,明洪武初年由高僧逆川大师重建,历史上曾屡毁屡建,近几年重修才成现在规模。迈进寺院,即看到一小石碑,才知道逆川大师的墓地就在寺后,于是先去拜谒。墓地有些普通,如果不小心说不定你就错过了。不起眼的坟圈,一块青石碑上用楷体刻着“明洪武乙丑建,清顺治辛丑修,八世徒孙实相记”。就这样,这不由使人有些惆怅。关于逆川大师,民间是有许多传说的,神乎其神。瑞安市佛协会长了证法师,就曾经托我整理一份传说:“陈氏世居瑞安潮漈,其母陈氏年及笄,尚未婚配……陈家视这个男孩为累赘,更惹得长舌妇、闲事婆们的指指点点。陈姑娘只好忍痛割爱,把小男孩放在木脚盂里,放在溪中任其漂流,并发誓终生不嫁,吃素念经。可能是苍天不灭小男孩,这个装着小男孩的木脚盂竟然逆流而上,说也凑巧,刚好流到新垟化早斋回来的河山宝胜寺文一师父面前……”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传说早在清代时就已经被记载了。清雍正年间庠生陈士锦在《逆川祖师圣传》序里云:“阅中叶大元,有志戒公举太姑母,年方笄,犹未议佳婿,忽夜寐,梦一僧逆流而来,愿为之子,朝起若有蝇飞入口,遂孕,弥月诞逆川圣祖,志戒公素刚正,欲置太姑母于死,将圣祖付之急流,至今所名落水潭者是。讵天之所生,人不能杀,圣祖在急湍中,如席安枕,逆流而上,至近传其潭曰掳儿潭,啧啧人口也,何峰宝胜寺老僧收而育之……”

此之外,还有颇多神奇,传说他在京城的九丈高台上求雨,弯腰一伸手,就拿到了台下的梵铃,被众人奉为神僧。据说,后来还真大雨滂沱。于是明太祖朱元璋就赐他为“佛性园辩禅师”……

随后,我们又慕名寻找寺里那棵具有4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枝干粗壮,树形优美,紧靠着大雄宝殿。待我们来时,黄黄的杏叶早就铺满了台阶,厚厚的一层,一些游客或坐石阶或靠栏杆,摆着各种pose,在忙碌着拍照。抬头仰望,大殿的瓦槽里也积满了杏叶,只衬得周遭黄的更黄,暗的闪亮。在冬阳的衬托下,空气中似乎泛着满地金黄的淡淡光芒,这难道就是禅的一部分?更妙的是,在鸟声里还时不时有从枝头飘落的两三金黄杏叶,引起四周一片惊叹,我也禁不住掏出手机拍了起来。

逛了一圈,我有些喜欢上了实际寺。寺虽不大,梵宇却极精巧,风景宜人,既精致,又具山野气息。细观柱上的楹联,皆名家之作。犹喜其中一联:“尘飞不到;心见如来。”落款为清道人。我有些奇怪,实际寺为东瓯名寺,怎么会有道者题联?寺右有一间清雅的茶室,出茶室,是一座小巧的石拱桥,块石精磨,筑得严丝合缝,一股山泉依山而下,叮咚有声,坡上则是一片梅林。怪不得明朝诗人何白,持续为它写了九首诗,想来古时环境更美。他的《罗峰寺晚坐》:“日沉西崦紫烟重,散步虚廊过暝钟。扫石更看明月上,半潭寒影浸疏松。”读之意境幽寂,山水清凉,诗中还隐隐有个小沙弥,在月下一下一下地扫地,静谧中传出禅意。《忆罗峰寺莲上人》则写出了与上人的一段深情厚义:“罗峰峰下古招提,曾记寻僧竹院西。黄叶舞空山路寂,日斜相送出前溪。”诗人用了竹院、山径、黄叶、斜阳、前溪等意象,又用“寻”“舞”“送”几个动词,在尘缘外,拨人心弦。《舟中梦罗峰寺》:“古寺翻经忆去年,林僧寒夜对床眠。短蓬残梦萧萧雨,误作罗峰石上泉。”依然动人。据《大罗山志》载,何白(1562-1642),字无咎,明末学者,一生以诗书自娱,所写的罗峰寺即实际寺。

除了何白,历史上还有不少名流在实际寺留诗。如七次进京才考中进士的张璁:“我有山东一亩宅,还忆山西五美园。落日放舟循橘浦,轻霞入路是桃源。不嫌老大无诗律,但得亲朋有酒樽。信是欲行天下独,只因旧日卧云根。”张璁后来成了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权倾一时。

实际寺四周还有顾公洞、莲花岩、观音洞、镬丝潭、金锁岭等五大美景,故又称五美院。寺名来源于佛经:“实者,法之境界,际者,境界边缘也。”回程,我也手痒,写了一首诗:“罗峰侧畔不胜情,一派飞霞寺宇明。车马辚辚俱至此,只应叶落有莺声。”


作 者:林新荣

编 辑:陈 瑶

责 编:王建旺

监 审:吴 远

总监审:周乐光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