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陶山千年不一般


■ 林新荣转自《瑞安日报》2019年7月25日

陶山是瑞安中西部的一个乡镇,离城区23公里,因为南朝齐梁间,号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隐居于此,而得名。陶山悠久的人文历史或许超过瑞安本邑。

查看史料,陶山的境域几经变化,记载不一。北宋天禧四年(1020),与明朝嘉靖年间,陶山片称之为集善乡。境域大致在现在的陶山镇、桐浦镇与潘岱街道一带。到了民国六年(1917),境域扩大了,纳入芳山乡。即现在的潮基、鹿木、湖岭、芳庄、东源、金川一带,均被囊括。到了19498月,湖岭区成立,才分开。这是历史上,陶山境域变化的粗浅线条。因为历史的错综复杂,记载不详,看起来显得简陋。

陶山最早的人文记载是从陶弘景开始的。据明汤日昭《(万历)温州府志》卷一三《人物志三》载:“(梁陶弘景)永明十年(492)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历江左诸名山。至永嘉安固山中栖止。”同书卷一(清光绪8年刻本)《舆地志》载云:“陶弘景隐此,有升仙坛、炼丹石、石鼓、洗药池。”道教列其为天下第二十八福地。据说,陶公在隐居福泉山青障峰期间,写下了著名的《白云岭答使者》:“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应该是陶山最早的人文记载。随后,唐宝历年间温州的刺史张又新尽览福泉山后又写下《青障峰》一诗:“一派远光澄碧月,万株耸翠猎金飚。陶仙漫学长生术,暑往寒来更寂寥。”同是唐代的陈陶,在游历温瑞一带时,也留下了《赠野老》一诗:“何年种芝白云里,人传先生老莱子。消磨世上名利心,澹若岩间一流水。”这些诗作,均为祀陶弘景而作。

这次花了近一年时间,慢慢地从一些古籍及名人的诗作中查证,竟然搜集到了一百多首关于陶山的诗。有些虽然棱模两可,无法最后确定,有些却是持肯定态度的,不由大吃一惊。陶山文化深厚如斯,是因为陶弘景的缘故吗!?据清华大学曲爽、陶金考证,陶弘景在浙东游历长达五年,其中最主要的居所就在福泉山,从天监七年至九年,陶公在此隐居三年。这三年间,给这一片蛮荒之地带来了先进的医学、农耕与道教文化,可说是开风气之先。从此,这一片浑沌大地,“表灵降世,演露开蒙”,一根道脉,飘飘渺渺,在福泉山与屿山之间,若隐若现,袅袅升腾。

除了道教文化在陶山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外,佛教文化也很深厚,历史上陶山出了不少高僧大德。释辩光,字登封,俗姓吴,永嘉(今温州)人,为盛唐时史学家吴兢后裔。少年在陶山寺出家,专心致志于经典、书艺。云游至京城后,书艺受唐昭宗李晔赏识,赐紫方袍一件,而名噪一时。宋赞宁著《宋高僧传》云,释辩光,“多作古调诗,苦僻寡味”。可惜,他的书作、诗文已无可找寻,所幸的是还有贯休、司空图、罗隐、吴融等人的赠诗传世,可让后人追慕大师的书艺与风采。

“落笔纵横不离禅,方知草圣本非颠,歌成与扫松斋壁,何以曾题说剑篇。僧家爱诗自拘束,僧家爱画常局促,惟师草圣艺偏高,一掬山泉心便足。”(《送草书僧归吴越赋》司空图)。诗题中的草书僧,即辩光雅号。

桐谷孙枝已上弦,野人犹卧白云边。

九天飞锡应相诮,三到行朝二十年。

这是崔道融的《山居卧疾广利大师见访》诗。广利大师,也即辩光和尚。那么,这个崔道融是谁呢?崔道融,号东瓯散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为避乱,此时寓居在永嘉。昭宗时,突然出任永嘉县令,据说,就是这位广利大师向朝廷举荐的。

这本《宋高僧传》中,还收录了陶山的又一位僧人传记,即陶山寺的释道晤(一作道悟)。《唐温州陶山道晤传》:“释道晤者,不知何许人也,高趣放荡,识量难赀,末住永嘉陶山侧精舍,则隐居修真浩之所也。大历中,代宗为陶真君树此精舍,晤于此进修靡怠,人亦倾仰,一夕跏趺而卒,身肉无沮,如入三昧。议不焚,葬后五年,忽举右手,状若传香。州官民庶异之,以事奏,敕赐紫袈裟,谥曰实相大师。至今塔中,州民祈祷旛华填委焉。”被说的神乎其神。期间,还收集到了逆川法师的禅诗。逆川法师的资料较丰富,他与明太祖朱元璋公案,令人敬仰。还有中川禅师、瑰省禅师、华山禅师、玄峰和尚等,他们在佛学方面都作出了不同凡响的功绩,身影却在历史的风烟里若隐若现,我们捉摸不透。

在这本诗选里,我还特意选了陆游的《泛瑞安江》《雨晴游洞宫山天庆观坐间复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等五首诗。据说,陆游在瑞安只担任一年主簿(据邹志方教授考证,时在绍兴二十六年冬至绍兴二十七年秋),这些,弘治《温州府志》、乾隆《瑞安县志》却记载不详,但也无可否认。我们设想,在宋时的碧山、荆谷一带,江水清澈如溪水,晴朗时,波光荡漾水底碧清,远观如明镜一般,让年轻的诗人诗情勃发;而让诗人“舍舟步归”的,我们可暂设定在芦浦一带,主簿案牍辛劳,公务之余,游历河山,以排解思乡情绪与胸中块磊。

谁能证明(这些)没有可能呢!?

到了南宋,狄家、谢家、王家、张家显然是陶山的名门望族。这些宗族教化早开,也耕也读,登科折桂,繁衍不息。花园底的张声道,字声之,淳熙甲辰(1184)进士,任过莆田知府、湖南提刑。他不仅是当朝的驸马爷,还是历史上著名医学家,著有《产科大通论方》《经验方》。可惜诗文散佚,我仅在《东瓯诗存》中找到他的两首诗。狄知印,陶山后垟村狄氏第二十六世祖,明崇祯二年(1629)进士,官至京都布政使司兼教读太子,人称狄布政,墓地在桃花垟,现墓前的石柱墓道牌坊犹在,可惜诗文皆佚。王奕(约1188-1262),字子陵,人尊其为霞碧先生,杜门著述,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朝廷多次应召,均不受。谢杞,永嘉太守谢灵运后裔,明弘治间进士,曾任湖广布政使司,可惜诗文俱佚……但陶山的文化高峰,我个人认为,是孙希旦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高中探花的那一年。孙希旦(17361784),字绍周,号敬轩,世居于陶山桐田垟。殿试后,授翰林院编修,后任武英殿分校官兼充国史三通馆纂修官等。著有《礼记集解》《敬轩诗存》等。他的殿试卷,至今还在温州博物馆展出。那卷上的小楷,工整、隽秀、端庄,全卷无一字涂改,整洁如斯,让人惊叹!也许是年代相对较近,我们找到了孙希旦的《敬轩诗存》,收诗148首。清之后,崛起的还有砚下孙家,世称“盘谷孙氏”。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这些名字至今还耳熟能详。其中以孙衣言诗歌成就最高。他的诗清峻,鲜活,不枯,不奥。尤其绝句,晓畅飘逸,直抒胸臆,儒雅从容。如《怡园感怀》:“招凉好就竹西亭,古树疏烟入座青。少待东山明月上,瑶琴弹与水仙听。”清后期,陶山唐宅啸霞乡贤不少,其中唐黼墀以名联:“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为邑人所赏。唐家同样是耕读传家,因族谱被毁,一时也无可找寻。

所以说陶山这个千年古镇,除了悠久的历史,更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历史上出名的除了陶隐居、石鼓、洗药池、升仙坛、肉身佛……现在还有陶山寺、八卦桥、炼丹岩、福泉寺等人文遗址,当然,它的历史积存尚值得后人深深挖掘。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