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瑞安龙翔寺

(始建梁天监二年·公元502

龙翔寺,位于塘下场桥五方村大罗山的支脉麟山麓(图一)。是瑞安目前建筑恢宏,文化深厚,再具规模的佛教寺院之一。

古 刹 文 化

龙翔寺古址为“麟山”圣地。昔时,“瓯在海中”,“有四小山,隔海相望,风景优美。四小山者,麟凤龟龙是也,俗称吉祥四兽。其后,沧海桑田,海水退走,地成名镇,是为场桥。其中有山,名之曰麟,即四小山之一,龙翔古寺其所在焉。”苏尔胜先生在《瑞邑山韵》一书的《塘下龟山》中写道:“龟山,海拔不到50米,因旁有龙山、凤山、麟山分峙,相得益彰,自古一同以‘四灵胜景’闻名。已故诗人、名中医张祝墀先生联云:‘跨龟背揽群峰看鳞凤龙云三山拱秀,凭雕栏登画阁对云树海四面迎风。’可见龙翔寺圣地风光。

龙翔寺,始建南朝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不知出过多少高僧大德,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士在这里驻足,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元戴普胜曾到这里游过,写下了《题龙翔寺》诗:“傍山古刹更幽奇,佛圣神灵孰能欺。暗室亏心犹掣电,立时显应不差移。”清乾隆间诸生林应曾在寺院寄读过,写了《读书龙翔》诗:“托迹游麋鹿,山林越自知。清风来竹底,啼鸟上花枝。谢事门无客,铭心座有诗。约关劘励切,名就出茅茨。”写出了清风徐来,鸟语花香的寺院景色和自己寄身读书,励志成就走出茅棚的男儿抱负。清天河人王荣勋有《挽龙翔不染大师》留世:“只鞋葱岭竟西归,寿桐由来早见违。若个圆光拿不得,就中空阔探何几。麟峦常谒高封塔,龙洞薪传午夜衣。天竺骑牛应复似,可能石上话真机。”几首诗虽只是龙翔文化的凤毛麟角,却是龙翔文化的见证,显现了龙翔文化的富有和灵光。

龙翔寺,是瑞安最早的“四大古寺”之一。建于梁而兴于宋,曾享有宋时的五山十刹之盛名。清嘉庆《瑞安县志·寺观》载:“龙翔寺,在东岙麟山下,梁天监年间建。国朝康熙辛酉,僧会朝圣重建”。民国《瑞安县志稿·宗教门》载:“龙翔寺,在长桥,梁天监间建。明宣统甲寅,檀越黄善惠舍田重修;清康熙辛酉,僧会朝圣重建;同治癸丑又重建,光绪间圯;民国八年,僧静德捐资重建,前后三座两厢,有楼,二十余间,规模宏敞,为乡首刹。僧八人,田二十余亩。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晚清和民国初重建的龙翔寺已破旧不堪。至六十年代的“破四旧”,寺院被毁之殆尽,唯存残殿二间。有信行师,自五台山来,游履至此,看宝刹沦为瓦场,不忍佛光泯灭,遂卓锡于此,历二十载,不辞劳苦,重建寺院,使得宝刹重光。

古 刹 新 貌

新建成的龙翔寺分三进: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气势恢宏,朱门黄瓦,髹彩辉煌。天王殿,2003年建,五间清式双檐建筑,歇山式屋顶,正脊平直,两脊端砌龙吻,垂脊上饰脊兽,两层间筑围脊,下檐放戗脊,飞檐翘角,中开拱型大门,两旁开设拱型窗,显得稳重大气,前蹲一对石狮,以示佛门威仪(图二)。

二进是大雄宝殿,2003年建,五间双檐。建筑式样同中有异,与天王殿有些变化的是,歇山式屋顶,正脊短而垂脊显得特别长且略有弧度,在清式的基本框架里带点宋式的韵味。围脊简而美,扇窗雕而朴实,檐头双椽铺设,拱斗错落有致。宝殿前九级石阶而上,四周是白石雕刻护栏,大殿内地下嵌的是与故宫里一样的真砖。呈宝殿的宏伟气势和壮严肃穆(图三、图四)。

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的两侧是15间的长廊。与两殿围成一个偌大的广场。长廊建于1998年,清式建筑,歇山式屋顶,平脊,两端筑兽脊,四角飞翘(图五),站在廊道望去真是壮观(图六)。天王殿的两边,长廊的外侧是伽蓝殿和功德堂。是龙翔寺唯一保留下来的清末建筑。功德堂在右,五间,石柱,是原天王殿拆迁来的(图七)。柱上阳刻楹联,魏碑骨体。中联云:“墨池水滴昙花雨,玉磬献传贝叶风。”一侧联是:“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另一侧联云:“一片天花环石境,七层宝树想云塘。”伽蓝殿在“左”,三间,石柱,是重建前的大雄宝殿拆迁来的。柱上阳刻楹联,中联为“莲社建灵泉两屿东西辉色相,玉容萦福地四山磊落拱浮图。”侧联:“佛地别尘几日暮风清双屿伴,禅林无俗韵钟声夜静四山传。”内廊柱联:“福地隔座几俯仰四灵谁作主,禅关无俗障东西两屿合为邻。”屋内的正柱联云:“寺著龙翔看龙井龙泉胜迹至今尚不改,山系麟号究麟峰麟塔遗风犹是得昭然。”联中的“龙井”令尚在,位于甘露苑和东厢之间,正在修复(图八),而麟塔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寺院内保藏的三节塔顶不知是否麟塔残件,也不可而知(图九)。不管怎样,这两座清朝建筑和楹联可谓龙翔寺镇寺之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显弥足珍贵。

寺院的第三进是大悲楼,1995年建,五间双层楼宇,横匾“大悲楼”三字为茗山大师书,匾额两侧的柱上嵌有一副对联:“随类化身是则名为观自在,寻声救苦时常运起大悲心”赞颂了观世自觉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图十)。大悲楼左是护法殿,右是方丈室,均建于1996年。前两侧为东西厢房,与大雄宝殿、大悲楼围成第二个大的天井。东厢外侧是三层七间的“甘露苑”,之间有口古井正在修复,法师说,那大概就是“龙井”。西厢房外是尚客寮。东长廊的外侧是二层的文殊殿(图十一),与西长廊外侧的二层普贤殿相呼应,它们都建于2000年。另外,还有海会堂、五观堂、僧人斋堂、居士斋堂等排在文殊殿和伽蓝殿的东侧。寺院总占地面积达二十多亩,远远望去,整座寺院沐浴在金壁辉煌之中。

龙翔寺现住持法师释信行(图十二),俗姓陈,瑞安董田人。《龙翔寺简介》中记:法师信行,“宿具善根,早识慧命,年甫十六,发心佛门,带发修行,隐于温州大罗山中参悟妙义,逾二载,及至十八,法缘成满,遂住平阳县安灵寺大和尚各本法师门下,剃度出家,法名如修,法号信行。师年二十,为究无上奥义,及决志游于五台,依止于清海法师,具足三台大戒,后于清海法师座下求学藏密,听闻法要,历经十载,遂至大成,实为文殊法脉之传承者也。”

龙翔寺,现具今之规模,确释信行法师之功。

(林成植  编写)

 

注:①内容引自《龙翔寺简介》。②林应期,字延值。崇泰乡场桥人。清乾隆间诸生,存诗七一首。③“四大古寺”指场桥龙翔寺,城关东安寺,潘岱聚福寺和湖岭万兴寺,均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④“明宣统”,明无“宣统”年号,只有“宣德”,“宣统”为清年号,属书误。⑤“同治癸丑”,同治间无癸丑年,《温州寺院》一书为“咸丰二年”重建。


龙翔寺简介第二版

龙翔寺创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它已有1600来年的历史,与我们温州城几乎同时建立。查看资料,宋朝时,有四川真歇了禅师曾在龙翔寺卓锡,合三院而建;后来,静德禅师又列新名重建。


“佛地别尘凡日暮风清双屿伴,禅林无欲韵钟声夜静回山传”,此楹联也是保留在龙翔寺的珍贵古迹。对“双屿伴”,龙翔寺监院智润师如此解释:龙翔寺原来位置在麟山山顶,两边有两座山,形似“双龙戏珠”。当时麟山下是海洋,后来海水退,陆地现,为方便信众,迁址到麟山山麓。

时过境迁,寺院几度兴衰,明正统元年(公元1421),檀越主场桥黄善惠舍田十五亩、白银贰佰两、麟山一座;埭头张正浩舍白银壹佰贰拾两,重修龙翔寺。清代康熙八年(公元1665)龙翔寺方丈静德师捐资重建前后三进寺院,有楼房二十余间,有田二十余亩,当时住僧有八人。

逆川大和尚系明朝江南十大高僧之一,瑞安人,在坊间百姓的流传中是个传奇人物,妙果寺的净光塔、茶山的五美园都留有与他有关的故事,他留世著作有《五会语》、《善财》、《参偈》等。龙翔寺曾经是这位高僧大德的卓锡处。

寺内的古井叫龙泉井,井水甘甜,常年清泉沽沽,不盈不枯。据悉其井水富含钙、铁、锌,能美容养颜。“同一种茶叶,用其他地方泉水泡与用龙翔寺的龙泉井水泡,味道不一样,用这里的井水沏茶清香多了,我们曾经多次比较过”品着龙翔寺师父泡给的茶,听着他们的介绍,茶香留齿难忘。

在温州博物馆有一件宝物是三国时期百戏谷仓罐,据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先生介绍,此堆塑谷仓罐于1985年在温州塘下场桥龙翔寺三国墓出土,此罐系温州瓯窑藏品中具有代表性价值文物,非常珍贵。

诸多史实证明瑞安场桥龙翔寺是温州最早古刹之一。

几经历史,龙翔寺变成陶瓷厂,寺内香火冷落,僧人绝迹,佛殿格局破旧不堪。1990年场桥当地居士以黄寿贵 王国琪为主发动兴修龙翔寺 使其恢复为佛教弘扬场地 邀请月妙老和尚进寺后 发动信众募捐集资修建东西两厢房 因老法师年过八十不能继续修建寺院领众学修佛法 1994年由瑞安佛协以陈春生居士为主邀请瑞安人氏在五台山学法的信行法师 接替老法师住持龙翔古寺 法师踏入寺院携四众弟子经过十几年的艰辛现已建成 四天王殿 大雄宝殿 大悲楼 文殊普贤伽蓝等殿 以及五观堂 尚客堂 数十间僧寮居士寮等 相应设施一应俱全的爱国爱教汉密道场 这也是瑞安唯一的汉密道场(大般若宗)

  法师住持以来谨遵佛陀教授教诫 每半月诵戒 每年结夏安居 平时为四众弟子宣讲戒定慧三无漏学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11年中国古建专家罗哲文所说并亲笔写下-----喜见古刹又重光!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