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一峰高处看繁华——诗歌里的瑞安隆山

隆山,踞瑞安城苍龙角,故名龙山,又名白岩山。旧县志又载,有白鹿衔花止于岩上,故又称白鹿岩。所以隆山在古人的心目中,是很神圣的。

张于东 摄

而隆山公园,是瑞安最早的公园之一,地位举足轻重。秦瀛,字小岘,乾隆间举人,官至刑部右侍郎,无锡人。他写有《游隆山》一诗:“一塔耸危岑,名山出廓寻。僧工摩诘画,海响伯牙琴。去鸟自昏旦,飞云无古今。香台偶趺坐,同证妙明心。”颔联中的摩诘,即唐朝诗人王维;伯牙的高山流水,更是为世所知。同样是外来文人,钱惟善的《晓入白岩山》,就充满了诗情画意:“溪桥低下路萦回,树里人家门未开。马上西风凉似雨,湿云吹下白云来。”钱惟善,字思复,杭州人,元至正元年(1341)举人,元末曾隐居吴江、华亭等地,应温州学府教授陈辅贤之邀,遍览东瓯胜地。这一首就是此行所作。

明朝的庠生胡袍,晚年曾与任道逊、蔡鼎等结社清乐会,他写有一首《隆山》:“锦水湖头碧海涯,一峰高处看繁华。蜃江红日三千里,雉堞朱甍几百家。门外春秋新草木,眼中岩壑旧烟霞。悠悠不尽登临兴,落日西城起暮笳。”好一句“一峰高处看繁华”,一句就写尽了瑞安作为浙南名城的繁华。但细看,感觉有一些熟悉,蓦然想起,知州杨蟠的《咏温州》里,就有“一片繁华海上头”诗,可见深受其影响。举人鲍作雨的诗,则不同,《寒夜登龙山》:“先生赤脚踏层冰,步上寒山最上层。星月满空天不夜,银河一道直如绳。”真是奇人,奇事,奇景,只是有些夸张。飞云的蔡英,字莲渠,也算是清代瑞安出色的诗人,他有一首《夜闻龙山钟声》:“云净天空夜气清,隔江风送断钟声。飘摇驿路霜安动,迢递僧楼月正明。韵入铜龙催晓梦,响疑铁马渡胡兵。晦翁只觉心难住,解脱偏教耳乍倾。”诗人深夜不眠,往事历历,无语凝噎,虽是淡笔点染,却意余象外,引人遐想。

因为隆山塔,隆山俨然成了瑞安的地标。好多人不知瑞安还有东塔、西塔、观音寺塔、景福塔、慧光塔,其实单陶山就有三座塔,只是已经毁损。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举人余永森,字庭树,号蓉谷,他有一首《登隆山塔》:“回梯穷绝顶,纵目怯登探。万象青冥合,孤标元气含。高疑天漠近,直与蜃楼参。俯挹群山胜,苍苍锁翠岚。”诗虽不错,但有一些夸张。我们知道隆山海拔才72米,哪有什么“回梯穷绝顶”“高疑天漠近”。不过,他的诗写出了一种孤傲的气质,还是不错的。方成珪,字国宪,号雪斋,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历官海宁州学正,宁波府教授,作有《春日偕洪贯之守一鲍璞堂作瑞登龙山浮图》诗:“挈伴东郊踏绿茸,更攀雁塔俯龙峰。数声仙梵空中落,万种春光物外逢。绝顶一层须更上,回头二客不能从。红尘隔断凡心净,便欲凭高唤赤松。”写的相当有意思,原来诗人春日携友登塔,友人恐高,不敢上,只好自己上了。我很好奇,古时的隆山塔是可以上去吗?我自己倒是有一次登塔的经历,1989年吧,那时这座古老沧桑的佛塔正在大修,四周搭着竹排架。我与两位同学竟然缘着竹排架,攀上了塔顶,下排时,那是一身的冷汗!不过,现在想想,瑞安登过隆山塔顶的人真不多,我也算是其中的一个了!

清代的著名诗人项霁,字叔明,号雁湖,世居瑞安南堤街。一门十余人能诗。他喜欢雨中看塔,作了一首《隆山浮图看雨》:“阊阖倚天望,高标俯绝垠。风生云出越,虹亘雨吞闽。注水墟无底,漂灰谷未堙。静求元化理,须问引槎人。”元化,作造化,天地释。槎,即木筏,引槎人象征为引渡人。此诗用词晦涩,意在象外,但诗中的颔联,相当出色。他的《秋夜闻隆山寺钟》却显得平实:“洪钟清夜发,逸响遍江亭。鹳鹤林间起,蛟龙海外听。唤回人世梦,撞得市朝醒。一瞬观天地,浮生逝水萍。”秋夜清寂,灵感天降,神游物外,该诗意境开阔,颇有哲思,隐含着诗人对生命与人生的思考。

月中看塔的有清朝诸生蔡世桢,他作了《月夜登隆山浮图绝顶望海》诗:“飞槛凭凌俯太清,海天空阔逈含情。遥知沙鸟风帆外,时有群仙奏乐声。”此诗纯想象,从诗中,我们就知道,隆山,或者说隆山塔,在乡人中地位,是无比的崇高。乡贤中,七绝较好的还有举人洪守彝的《隆山塔影图》:“老僧幽兴寄遥汀,天平声传塔角铃。认是罗阳好风景,飞云江上一峰青。

隆山著名的当然还有隆山寺。该寺初建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原名隆山塔院,历史上屡毁屡建,现在瑞安市佛教协会也在该寺。项傅梅为项霁之弟,邑增生,著有《耕读亭诗抄》一册,且看他的《隆山寺》:“塔寺宋朝在,登临感慨中。废兴千古事,钟梵一山风。远岛飞云白,长江浴日红。随缘来宝地,禅寂喜相同。”这位乡贤也许与隆山有缘,诗集中有四首诗和隆山有关,两首写寺院,两首望隆山。《游隆山塔院》:“古寺跻山顶,禅居曲径通。烟霞生枕席,花竹隐房栊。秀色动新旭,幽香来远风。浮图迷海气,星火上灯红。”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用一首五律传神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陶醉。“城中毕见窣烟波,佛殿禅房隐薜萝。郛郭络山图画罨,人家临水板桥多。皂鵰蹑影争盘塔,玉笛飞声欲倚歌。高视壮怀江阁晓,一天云气宛如罗。”诗题为《城居东望隆山》,在诗中,隆山俨然就成了诗人心中的“圣地”。

翻开嘉庆《瑞安县志》,也有几首隆山诗。如明嘉靖三十年(1551)任职温州知府的山东人龚秉德:“寺迥逼天都,亭高接海隅。潮来疑岛近,野旷觉村孤。多病非词客,狂歌愧酒徒。南荒开远戍,万里见雄图。”(《登隆山塔院观潮》)。写的好的还有平阳宋之才的《隆山院》登高望远,抒壮士襟怀:“危磴盘云杪,惊涛涨晚空。江山端有待,杖履偶相同。孤塔苍茫外,千帆杳霭中。谁知幽壑趣,未缚软尘红。”李思钧的《隆山塔院》:“浴水金盘旸谷日,轰雷鼙鼓怒涛风。蓬莱咫尺栏杆底,平步长桥跨玉虹。峰顶浮屠第几重,四天尘界尽虚空。县居岛屿萦回处,海在烟霞叆叇中。”这些都是难得的佳作。

隆山的大观亭也很知名,乾隆《瑞安县志》卷十载:“大观亭,在隆山塔后,郡守郝守正建,旧名海观。县令刘畿重葺之,改名大观。嗣复圮,康熙乙丑杨府神显异,并塔重建。”现在大观亭还在,只是更名为观海亭矣,不知何故。乾隆四十三年的探花孙希旦,有两首《登大观亭》:“兹亭出人外,一气接沧溟。水混七闽白,山浮二麂青。风高鸿展翼,树老鹤梳翎。已觉蓬莱近,群仙戏杳冥。”“危栏临百雉,极目送飞鸿。台荡群峰外,江天一气中。笙台余碧草,玉洞起秋风。欲访还丹术,嗟予心似蓬。”七闽,指古代居住在福建和浙江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七闽。二麂,是指南麂、北麂两岛。据说古时隆山还有玉泉洞,深广可容数十人,俗称蝙蝠洞,这就是诗里的“玉洞”。此诗意境开阔,诗从情生,避免了五律的灵巧,从而显得气势非凡,探花毕竟是探花,生就了一双神眼。

作为清朝诸生的蔡英,写了一首《秋日登龙山寺观海亭》诗:“突兀孤亭耸翠微,海门潮走浦云飞。半江蜃气霏晴雨,一径松风冷客衣。岛树明边帆影疾,芦花深处雁声稀。踏残黄叶僧归寺,不向沧桑问是非。”相比孙探花,此诗纯属写实,56个字道尽了眼前景,写尽了心中的郁气。道光元年的举人鲍作雨也作了一首《登海观亭》诗:“山外长江江外山,翠屏缺处海门环。世人不识三山路,笑指烟波咫尺间。”不知“三山”是否指江口的凤凰山、丁山、破屿诸山。我尤其喜欢他的末句“笑指烟波咫尺间”,形神兼备,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鲍作雨还有一首《玉泉洞》:“横笛何年出树中,洞天海眼暗相通。道人一去清音歇,剩有千年服翼红。”服翼,即蝙蝠。此诗典出嘉庆《瑞安县志》:“相传有古梅道人结庵洞旁,夜闻笛声出树间,莫知其故,后伐树锯之,中有道人横笛状。”好一个神奇的传说,只是玉泉洞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吟咏玉泉洞的还有清朝诗人项瓒:“古洞何年辟,寒光出玉泉。藤萝缠绝巘,林岫逼重天。葱翠疑无境,冥蒙半是烟。探幽来此地,清磬一声传。

在《东瓯诗存》里,还有一首《游白岩山房》诗,写的特别美,是瑞安人姜希辙的诗作:“芙蓉池馆北山头,小筑烟霞足胜游。瑟瑟枫黄迷海峤,轻轻鸥白散沙洲。衔杯客醉西园席,倚剑寒生南国秋。尽日不堪潦倒去,空留明月锁高楼。”应该说,像隆山这样城门外小山坡,有一些精舍或者说别墅,散置其间,是肯定的,不然也太亏了,只是不知姜希辙的这一首诗是不是写隆山。但我想,隆山自古就很美,这一点是不容我们置疑的。

来源:瑞安新闻客户端

作者:林新荣

编辑:谢瑶

责任编辑:管舒勤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