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他名列清代诗歌总集《清诗汇》,“三孙五黄”中三人是其门生,曾居“中华进士第一村”

晚清时期,瑞安黄家和孙家都出了不少人才,其中黄体正、黄体立、黄体芳以及黄绍箕、黄绍第等,与孙衣言、孙锵鸣兄弟及孙衣言之子孙诒让,被世人称为“三孙五黄”。而其中的黄体正、孙衣言、孙锵鸣在瑞安还曾师从同一位先生。那么他们究竟师出哪门?

在飞云江南岸,有一个地方叫曹村,如今村里仍有不少建筑留有古名,如西隐寺等。这些地名是古时曹氏家族专门供族人读书的地方。从南宋起到清末,曹村科第蝉联、簪缨蔚起,共出过曹逢时、曹叔远、曹豳等数十位进士,有“中华进士第一村”之称。本文主角曹应枢也来自这里。

曹应枢(1791~1852),字尊生,号秋槎,居曹村,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有《梅雪堂诗集十卷》(咸丰三年刻本)、《茹古堂文集三卷》(咸丰五年刻本)以及其编辑的《秋槎杂抄》等著作,今均存温州市图书馆;他善于写诗,名载清代诗歌总集《清诗汇》;曾掌教瑞安玉尺书院。

掌教玉尺书院,写诗数百言立得

曹应枢中举的年代是在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1819)。但之后,他数次会试,均名落孙山。此后他还参加了清廷举行的“大挑”选拔。

所谓的大挑,即清朝入仕的另一种方法。按照清代科举制度,凡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均可赴“大挑”。大挑时,朝廷不再组织任何考试 ,而是“以貌取人”。具体方法是“以二十人为一排,由王公大臣负责挑出“一等”三人 ,作知县用 ,“二等”九人 ,作教职用”。一般来说,相貌魁伟者往往被挑为一等 ,其次为二等。

而曹应枢很不幸运,没合考官“眼缘”。孙衣言曾记其事迹“先生年二十余,中嘉庆己卯乡试,即绝有名。既而连应会试皆不第,最后一赴大挑亦无所得,遂不复求仕”。

《两浙猶轩续录》中孙衣言序文

于是曹应枢回乡教学,掌教瑞安玉尺书院,开始教书育人生涯。教学之余,他常徜徉温州山水,与三五至交诗词相和。而每每谈诗,曹应枢必“据上座,扺掌脱帽,抉摘可否,酣嬉淋漓。为诗申纸秉笔数百言立得……”

曹应枢六十二岁去世,留有《梅雪堂诗集十卷》、《茹古堂文集三卷》等著作,项傅霖为之编次。


项家是著名的书香门第


这位担任曹应枢诗集编辑工作的项傅霖,来自瑞安著名的书香门第项家。自宋代以来,项氏家族先后有10多人登进士第。晚清时期,项氏家族有项霁、项傅霖、项傅梅三兄弟为代表人物。而清末项氏还出了一位“洋状元”项骧,是闻名遐迩的社会贤达。

项霁(1789~1841)是孙衣言的舅舅,字叔明,号雁湖,善诗文,有《且瓯集》传世。


项傅霖(1798~1858),字叔雨,号几山,清道光二年(1822)举人,任富阳教谕。项家兄弟研究永嘉学派事功学说,为弘扬“永嘉学”作出一定贡献。项霁、项傅霖均是曹应枢的好友,常一起诗词相和。


麾下弟子众多

有孙衣言、孙锵鸣、黄体正等人

玉尺书院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地址在瑞安城内小沙堤(今敢心楼房),为邑令赵应均所建。

在玉尺书院掌教期间,曹应枢以时文教授生徒。周边弟子得他指授众多,其中不少人中了举人并登进士第。孙衣言(1815~1894)、孙锵鸣(1817~1901)、黄体正(1766~1845)即为其门生,他们先后两度在玉尺书院求学。

曹应枢善于褒奖学生,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推广“赏识教育”。如孙锵鸣在道光十三年(1833)入学读书时,曹应枢就怒赞其“诗笔极疎致,中多矫异拔俗之概”。果然,孙锵鸣在道光十五年(1835)中举人,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入翰林,二十四年散馆授编修,二十七年充会试同考官,得士称盛。而孙衣言也如老师一样能诗。他曾为平阳会文书院写下一首七律,其中有“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被作为该书院的对联,后人广泛引用。


孙锵鸣书迹


孙衣言自言“予年十八九岁始从我师秋槎先生游”。当时孙衣言把自己写的诗给先生过目,曹应枢也表扬了他,认为尚能“朗朗上口”。孙衣言说“于少时尝喜效先生为诗,却恨不能及”。其实,写起诗来,不仅孙衣言不是他的对手,连常在一起切磋的几位著名诗友都甘拜下风。孙衣言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三十年(1850)考中进士;后以翰林院编修升为侍讲,参与《宣宗实录》编纂,曾独编《夷务书》100卷。

而其另一弟子黄体正,咸丰六年(1856)中进士;官至刑部福建司主事。不仅如此,黄体正的弟弟黄体芳的儿时课业,也常得曹应枢指导并嘉赏。在父兄的督责和名师指点下,黄体芳的学业进步很快。后黄体芳立朝敦尚风节,刚直敢言,这些先贤对他的影响不容忽视。


曹应枢与晚清温州

文化渊源


曹应枢的老师是端木国瑚,在明代文成刘基《授经图》流传过程中,端木一家起了重要作用。

端木国瑚(1773~1837)号鹤田,晚号太鹤山人,青田人;进士出身,毕生致力《易经》研究,博通经史。阮元督学浙江时,命题让士子作赋,极其欣赏他的才能,称之为”青田鹤“,招入敷文书院读书。后任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教谕。清嘉庆十四年(1809),端木国瑚掌教温州中山书院,写有《新修中山书院记》。道光十年(1830)移居瑞安县城,娶妻瑞安陈济川之女

端木国瑚与瑞安一众名流交情甚笃,常互赠诗赋,吟咏唱和。曹应枢从学端木国瑚时,与他的朋友等均有交往。

而端木国瑚与俞樾的父亲俞鸿渐关系较密。道光十五年( 1835 )冬,端木国瑚为俞鸿渐居屋题额“印雪轩”, 而此时的俞樾正随父读书。俞鸿渐所撰著述皆以“印雪轩”之名,如《印雪轩诗文钞》、《印雪轩随笔》等。

后成为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等皆出其门下。他与孙衣言是同年挚友,两人曾分别担任苏州紫阳书院和杭州紫阳书院的山长。

在师友影响下,孙衣言搜辑家乡遗佚文献编成《永嘉集》74卷,校刻“永嘉丛书”13种,收录乡哲遗文佚事,编有《永嘉学案》及《瓯海轶闻》57卷。在孙衣言带领下,弟弟孙锵鸣、儿子孙诒让均以全力发扬“永嘉之学”。

此外,曹应枢还交有董斿及福鼎林滋秀等人为文字交


林滋秀室号迟园


其中的董斿(1775~1842),是今泰顺人,字仲常,清廪生,历游浙、苏、鲁、湘、鄂、陕、滇、蜀等省30余年,所到之处,均与名流逸士会聚,唱酬咏和。

林滋秀(1778~1833年)是福鼎桐山人,号纫秋,字兰友,室号迟园;髫龄能诗,有神童之称,18岁中举。因与董仲常、曹应枢等温州人是亲密诗友,在他的诗文中有近半关乎温州的人和事。作品曾分别藏于瑞安玉海楼、平阳中山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等。如藏于温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四十二树主人”木刻版即是之一。


江心秋月、仙岩桔香

曹应枢诗中的温州秋景

曹应枢诗名在外,名列清代诗歌总集《清诗汇》。该书由清军机大臣徐世昌所编。其中第一二八卷录曹应枢《城南雨望》《宿净慈寺》《吴山寓舍柬端木鹤田先生》《渡扬子江》等四首。

而《两浙猶轩续录》卷二九收录其诗12首。“两浙”指浙西、浙东,即今浙江省全境。“輶轩”,为古代使者之车。此集共40卷,为阮元出任浙江学使时所编,故名。阮元(1764~1849),籍贯江苏仪征,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与端木国瑚等交往甚密。

《两浙猶轩录》 阮元 编

曹应枢在教学之余,写下众多温州风情的诗。他写过江心秋月、仙岩秋色,也写过市区积谷山上的卧树;而对于端午龙舟竞渡,他着墨更多,写下12首诗。

东山书院门前图,背后就是卧树

《江心秋月》

峭壁澹斜晖,送风吹客衣,

江鸿随叶下,月魄带云飞。

秋老愁心剧,途穷壮志非,

越琴弹一曲,临水不知归。

《夜过仙岩》

湖天一色镜初砻,

桔柚香风夹岸逢。

明月满船归去好,

仙岩云白二三峰。

飞霞洞卧树

仙人留一臂,蜷结此岩阿。

日月灵根聚,乾坤旧植多。

肯随时俯仰,未觉老婆娑。

吾亦支离叟,相看意若何。

竞渡词

东家飞凫出远烟,西家赛神才上船。

尽日湖干钲鼓竞,中流击汰波洄漩。


三闾大夫去已远,兰若芳洲弄清浅。

健儿舟傍红粉妆,笳管吹余听摘阮。


兴酣破浪冯夷趋,旌旗蔽江天接舻。

夺得锦标争一喝,船头高挂骊龙珠。


巫觋折腰善歌舞,瓯江岁月非荆楚。

锦缆斜阳归未归,神龙忽洒半空雨。

吴山寓舍柬端木鹤田先生

笙歌晨夕听吴趋,湖海元龙气未除。

文簟风生秋说剑,高斋烛烬夜投壶。

吟情浙水涛飞雪,归梦苕溪月满湖。

吾欲相从琴啸侣,不知曾许入林无。


参考资料

《宋元明清温州文化编年纪事》 编著 洪振宁

《两浙猶轩续录》 阮元

编辑 陈莉莉  美编 薛敏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