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柬埔寨吴哥窟是东方四大文明古迹之一,与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罗浮屠齐名,“高棉的微笑”蜚声世界。

    “跟着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4天精华游吴哥!”、“跟着周达观游暹粒”……打开国内最红的各大旅游网络平台,想去柬埔寨吴哥窟的人会发现,“周达观”这个名字,如今与吴哥窟似乎密不可分。

    到了吴哥,游客经常会在遗迹的牌子上看到各种文字拼写出的“CHOU DA KUAN”,讲述这个地方以前是什么样子;或者中国的周达观曾经说过,某个地方是做什么用的……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中柬文字的标牌


    周达观是谁?为什么吴哥窟会与他紧密关联在一起?世界温州人大会召开在即,“温州三十六坊”今天与读者一起聊聊这位“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周达观。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周达观铜雕



他揭开了“高棉的微笑”

    柬埔寨吴哥城的巴戎寺中,有49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个个面带笑容,据说是建造巴戎寺的神王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佛像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可惜的是,吴哥窟在历史上却“遗失”了400多年。

    全球著名的纪实节目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过一部关于吴哥窟的纪录片,讲述了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新的热带动物标本,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沉埋了400年的宏伟古庙遗迹——吴哥窟。而他正是根据40多年前法国人翻译的一本13世纪的“惊人游记”——元代温州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找到吴哥的线索。可以说,是法国人拿到周达观的金钥匙,才让吴哥重见天日。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Discovery视频截图

    从此,温州人周达观著的这本书成为了研究吴哥窟最原始、最直接、最全面的基础资料,被当做重建柬埔寨历史的关键,进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

    公元1296年,停泊在今温州市鹿城区麻行码头的一艘海船,载着元代“圣天子遣使招谕”使团与货物扬帆起航。温州人周达观就是使团中的一员。自温州港出发坐海船到达真腊国都吴哥,居住将近一年后,周达观回国将他看到的新奇见闻写成《真腊风土记》一书。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1960年,靠泊在麻行码头的“民主四号”轮。

    有趣的插曲是,周达观在吴哥还遇见了居住在当地35年之久的温州同乡薛某,在他的热情引导之下,真腊考察才得以顺利进行。

可见,早在元代,温州就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周达观航行路线示意图

    柬埔寨人民曾在吴哥丛林中为周达观塑像,底座刻着柬埔寨文字,上书“中柬友好的使者,改写柬埔寨历史的中国人——周达观”。

元代“海关公务员”周达观

周达观,生平不可考,自号“草庭逸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周达观是元代温州路永嘉县(今鹿城区)人,很可能是望族出身。根据现存文献资料推测,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270-1346年前后。

元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在泉州、温州等地设置市舶司,在温州港建有专供商舶使用的码头。后人研究认为,当年周达观是从事(或负责)市舶司海上贸易管理的工作人员,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国家海关的公务员;也有人认为,他是作为翻译出行的,极有可能是在温州跟来往的船员商贾学会了一些柬埔寨语。

元成宗二年(1296)二月二十日,船“自温州港开洋”后,极速南行,历经数月海上航程,于当年的七月到达真腊国都吴哥。

十三世纪的真腊,正值吴哥王朝鼎盛时期,城市建筑壮观,处处饰金饰铜。国力繁盛、文化繁荣,让周达观感叹“所以舶商自来有‘富贵真腊’之褒者”!

当时的吴哥国王召见了元使团。周达观在吴哥居住了约一年,四处行走参观,每到节日庆典“亦请奉使观焉”。一年后,使节团离开真腊,开始回航,并于大德元年(1297)八月抵达宁波。

回乡之后,周达观写成了《真腊风土记》,全文约8500字,内容有总叙,以及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产妇、室女、奴婢、语言、野人、文字等四十则分类。书中描绘了真腊国都吴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详细叙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经济、文化习俗、语言;并记载了真腊的山川、物产等,其中还记载了当时居住在真腊的海外华人的状况,时称“唐人”。清代的《四库全书》对这游记有高度评价,但对周达观本人则缺少记载。

《真腊风土记》为现存同时代者写吴哥文化极盛时代的唯一记录,是研究柬埔寨古代史和中柬交通友好关系的珍贵文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文义颇为赅赡﹐本末详具﹐可补元史佚阙。”

不过一开始,这本书在国内并不受重视。1819年被译为法文后,伴随着吴哥窟的发掘,先后被译为日文、英文、柬埔寨文、德文等。周达观也因此名扬天下。

满满的温州元素

《真腊风土记》中,有着满满的温州元素。

在书中,周达观有多处用温州话表达,或者解释、作比的文字,如“篦箕”、“湖鳗”、“田鸡”、“龟脚”、“招徕”等词语,既生动又准确,让今天的人们完全相信他是个温州人。

除了作者周达观是温州人外,该书问世后,有十来个版本,最早的单行本也出自温州,为道光己丑(1829年)瑞安许氏巾箱本。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真腊风土记:左: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中:国家图书馆印本;右:法国译本


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取得突出成绩者,也是温州人。乐清籍的地理学家、生态学家陈正祥(1922-2003),考察过吴哥遗址,在1975年出版《真腊风土记研究》,作者时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温籍考古学大家夏鼐,1981年在中华书局出版《真腊风土记校注》,更是该书整理研究的集大成者,有评论认为,“夏先生以数十年的积累,收集十多种刊本、抄本,以及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著,博采众说,择善而从,使之成为目前最好的、可依赖的一种本子”。全书作为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之一,达到12万字,是原著的12倍,注释准确。

《真腊风土记》中还有温州的元素,直接提到温州有三处,《总叙》里有两处,“自温州开洋”、“自温州港口开洋”,第二十一则《欲得唐货》提及“温州之漆盘”,可见当时温州漆器不仅广销国内,并外销至真腊。此外,还使用温州土名“龟脚”来称谓“石蚴”,以至于伯希和等汉学家闹了笑话,误认为是乌龟之脚,夏鼐在注释中采用梁章钜的《浪迹续谈》相关资料,说明“龟脚”乃温州土产海鲜,今仍有出产,仍称之为龟脚,惟温州所产者,一般长仅一二寸,未见有长达八九寸许者。这可能是“温州人写书,温州人作注”的独特语言优势吧。


温州与吴哥至今流传他的传说

周达观出使真腊归国后,在温州民间与吴哥当地,都留下了关于他的一些传说。

温州的江心屿的前面江面上有两处礁岩,一处像大象,一处像狮子,故俗称象岩、狮岩。相传周达观回国时,吴哥国王赠送了大象和雄狮。船只回到温州港,停泊在江心屿前,准备转运大都(今北京)时,不料当夜风雨大作,载大象和雄狮的船只顿时倾覆,大象和雄狮也沉没到江底。不久,江上出现了象岩和狮岩。


▲江心屿老照片

而在吴哥当地,东北有座八角山,据当地居民说,是因为周达观当年带来的荔枝种子播种在山上,长势茂盛,为了感谢这位中国使者,当地人将其称作荔枝山。

为什么周达观会从温州出发

后人研究认为,温州港作为元代这个使团的启航点,有其必然性。

自古以来,海上交通就是温州对外联系不可或缺的途径。三国时期的孙吴政权就曾在今天的温州平阳境内设立横屿船屯。东晋永嘉建郡,在瓯江北岸设港口。唐代,温州和东北亚、东南亚乃至中东地区间的航线开通后,商业和文化的交流更是日趋频繁,温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五代时期,吴越国在温州设立博易务,随着温州造船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南宋和元代还分别在温州设有市舶务和市舶司。

周达观生活的十三世纪前后,是温州商业和对外贸易非常活跃的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作为浙南城乡货物的集散地,温州又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温州还有发达的造船业、兴盛的手工业,当年周达观在真腊市场上看到的或者作为礼品带去的货物中,出自温州或与温州有关的就有五色轻缣帛、漆盘、纸劄、麻布、黄草布、雨伞、篦箕、木梳等。


元代温州人一本游记,揭开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的千年微笑,他是温州人走出国门的先驱
     ▲篦子,温州人称为“篦箕”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蔡贻象教授曾研究认为,温州是历史上中国与东南亚交流史中的重要环节,周达观出使是代表性的活动。柬埔寨是东盟十国之一,中国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给温州的对外交流带来新的机遇。

文字来源:《周达观与真腊》胡春生、施菲菲;《探寻古高棉——温州人周达观与吴哥遗址》高启新、《温籍周达观出使柬埔寨 推动温州融入海上丝绸之路》蔡贻象;《吴哥窟中的温州人塑像》曾长新;《元朝周达观揭开吴哥窟的面纱》华庆新等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