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浙江最早的外国语学校在瑞安,比京师大学堂早两年

历史上,瑞安人是以“会读书”出名的。近代以“瑞安三孙五黄”、“东瓯三杰”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们走教育救国、实业兴邦之路,推进中国近代文明的繁荣发展。晚清,瑞安名仕兴办新式学堂,走在了浙江省的前列。

学英语习日文

瑞安方言馆堪称浙江近代外国语学校之鼻祖

瑞安人比较早就开眼看世界,致力于吸收外来新文化。1896年,瑞安先贤项湘藻、项崧兄弟俩斥巨资创办方言馆,馆址选择在瑞安县城范大桥街项氏宗祠,这是浙江省近代创办最早的外国语学校,创办时间比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早两年。

瑞安僻处东南海隅,没有天时地利优势,却能领全省之先创办学习外国语言的方言馆,决非偶然。186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举办同文馆、广方言馆(都是外语学校,专为培养外交、翻译及准备出洋留学的人才)的时候,其他城市并无兴办新学的举措。


△清嘉庆年间瑞安县城图,红点为项氏家族住宅位置

甲午战争后,面临列强的宰割和西方科技文明的强力冲撞,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开启民智,传播西学,兴学图强。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孙诒让和项湘藻、项崧等积极呼应,在浙江省内率先创办学习算学的学计馆和学习外语的新式学堂方言馆。以老大自居的清政府素以“天朝”为中心,外国语言和地方语言均被称作“方言”。


△项湘藻(左)、瑞安方言馆旧址(右)

瑞安方言馆分为西文(英语)、东文(日语)两班,各招收学生25名,其中就有后来被称为“洋状元”的项骧,以及郭仲宜、蒋咸平、项漱泉等知名人士。方言馆专修通用的英、日语文,兼习世界历史、地理常识。孙诒让编写的《泰西史约》被采用为课本,捐赠的中外舆图也在教室中陈列。聘请南京施静山和上海圣约翰书院毕业的蔡华卿为外文专任教习。办学经费来自社会的募捐和学费收入,学费每生收50银元。


△瑞安学计馆旧址

兴教育储人才

今天的瑞安中学脱胎于方言馆

1902年,瑞安合并学计、方言两馆,创设瑞安普通学堂,后来更名瑞安公立中学堂,为浙江省最早的公立中学之一,孙诒让任总理。1907年,孙诒让辞职,项崧任学堂监督主持校政。1908年孙诒让逝世后,项崧接任浙江省教育会长。

宣统元年(1909),学堂迁址入项氏宗祠,聘陈恺为监督主持校政。项崧一病不起,学堂改为私立。学生参加浙江省毕业生考试、复试,连续两年,成绩全部合格。温州府报省后恢复瑞安中学堂,并改为公立,迁回普通学堂旧址。1925年学校改名瑞安县立初级中学校,这就是瑞安中学的前身。

△瑞安中学

正是以方言馆为代表的新式学校兴起,浙闽地区新学教育星火燎原。瑞安一度成为温州教育文化中心,引领浙江教育发展,为中华崛起储材兴学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组稿:瑞安市社科联

编辑:夏海豹   王蓓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