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书圣”王羲之后,温州又出“一代书宗”!山东孔庙成化碑出自他手,日本曾请他写国门匾额!

今年2月底,新华社的一则《澳门教授在新加坡发现800年前名贵手工笺纸》的消息,让中国文化界、学术界振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珍藏了一部50万余字的《史记》手抄本,以工整小楷写成,抄写者是明代温籍著名书法家姜立纲。这部手抄本的迁徙轨迹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一带一路”向外传播的轨迹。而这部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书法艺术作品字数之多,堪称“历史之最”。

继曾经在温任郡守的“书圣“王羲之后,温州人姜立纲,在明代因善书闻名海内,被称为“一代书宗”,其书时称“姜书”,七岁时便因能书入翰林院充秀才。

他在书法史上影响力不止于此。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周围,有四座明代的御碑,其中体积最大的一块碑成化碑,近年来据后人考证,认为系姜立纲所书。

姜立纲的书法,不但当时国内有名,就在日本同样享有很高名气。明代何乔远《名山藏》记载,姜立纲书体,自成一家,宫殿碑额多出其笔。日本国门高十三丈,为求匾额,曾遣使来我国,请姜立纲书写。“立纲为书之,其国人每自夸曰:此中国惠我之至宝也”。

几十年后,温州老乡、明代官至内阁首辅,世称“张阁老”的张璁称之:“姜卿楷书今第一”。

明代,温州出了一个人数众多的书家群体,有明朝内阁首辅黄淮、世称“张阁老”的张璁,有姜立纲、任道逊,以及胡宗蕴、黄璨、柳楷、蔡鼎等。姜立纲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成化碑

01 他的字曾经“人得片纸,争以为法”

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正庵,又号东溪,人称姜太仆,明代书法家。瑞安府德政乡东溪(今龙湾区海城街道)人。一生经历明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为官数十载,官职从中书舍人至太仆寺少卿。他的书法造诣极高,当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多出自其手,被誉为“一代书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姜立纲的传世作品有草书《梦游天姥吟留别》(瑞安博物馆藏),行书《咏易诗》(南京博物馆藏),楷书《七言律诗》(故宫博物院藏)以及楷书碑刻多方。墨迹被收入《三希堂法帖》。他不仅以善书闻名海内外,书论及书写技法论更是声名远播,著有《东溪书法》《中书楷诀》等。

姜立纲当时在社会上声誉很高,“人得片纸,争以为法”。

02 七岁入翰林 书法神童的成名之路

姜立纲幼承家学,祖父姜胜,喜读经史,以诗酒琴书自乐;祖母周氏系状元周旋之姑。伯父壁新、壁微两人均被授以七品义官;叔父壁琨善书,在京中供过事,与当时朝中及地方政要文人颇有交游。

上辈们通经史、重学术、广交游,对姜立纲以诗文书画闻名于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姜立纲自四五岁时,祖母每晚授其诗数首,或对句一二联,特别是叔父壁琨在仕途和书艺方面的卓越成就,无疑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伯颜不花《古壑云松图》,图中左边题跋系姜立纲手书。


姜立纲幼年即能作径尺大字,7岁以能书入翰林院充秀才,可谓是“书法神童”。这听起来好像叫人难以相信。明黄佐《翰林院记·选充秀才》条云:“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字廷宪,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这里所说的秀才不同于通过府县科举考试的儒生,而是社会上公认的优秀人才的意思。

入京后,姜立纲的表叔、状元周旋任职于翰林院侍讲,与三朝宰相商辂同朝为官。周旋是明代温州唯一的文状元,市区信河街状元里就因纪念他而得名。因周旋的关系,商辂十分喜爱敏悟聪慧、勤奋好学的少年姜立纲,得益匪浅。

明代的温州,有一批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文人。姜立纲的书法,初学同乡黄养正(1367-1449)书。到了京城后,他又向温州老乡、明中期著名书画家中书舍人任道逊学习书画,尽得其传。

天顺七年(1463),20岁的姜立纲被授予中书舍人,供职内阁制敕房。为皇帝誊录诏旨,凡用于朝廷、藏于秘府的金版玉册,必命之书。承奉谕旨为宫殿书榜写匾,眷顾极隆,姜立纲的书法名声开始在朝廷播扬。

弘治元年间,姜立纲参与誊录《宪宗实录》,后升为正四品太仆寺少卿,称太仆。


03 法书行天下 一代书宗工书善画

20年时间大量的誊写与撰稿,使姜立纲有机会在学古、临习时更多地发挥己意,从而渐渐在丰富的积累之上创立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纵观中国书法史,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精神风貌:如汉魏尚质,晋人崇韵,唐人尊法,宋人师意。而明代书风以“态”为重。


▲姜立纲著作《抄本古今书法——本书楷诀》(民国影印本)内页


明代崇尚帖学,都能在理法基础上作书,抒情写意,注重章法布局,追求一种势态之美。明代初期的书法,迎合宫廷需要;从洪武到成化、弘治间,“台阁体”书法独领风骚。

姜立纲集古出新,主要取法唐楷,融赵体、明初“二沈”“三杨”之书法特点,讲究严谨法度、井然秩序感,掌控点画均衡关系,形成方圆兼备、清劲豪健、气象雍容的书法风格,在明代书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姜立纲写得最多的是行草书与小楷,行草书用于起草文稿,小楷用于誊录。嘉靖间张璁、杨一清等奉敕编撰的《明伦大典》采用的即是姜体。

王世贞《书画跋》载:“右军迹今几绝矣,近代得其笔者唯赵子昂、姜廷宪二君,小楷真精工,至画画从笔中出,宛是圣教碑法……余爱其运笔净,又沉着,瘦而有筋骨。”

姜立纲不仅以“善书”闻名海内外,他的书论及书写技法论更是声名远播,著有《东溪书法》《中书楷诀》《论八病八法》《七十二例法》等。

除此外,姜立纲又是一位诗人和画家。明代徐沁《明画录》载:“其画山水,深得黄子久法。世人但知其书法为院体,不知其精于画也。”

王瓒《万历温州府志》载:“历官太仆少卿书法行于天下,称曰姜字,工声诗,画法亦入妙品。”

明宪宗为太子时,姜立纲曾誊写《四书》内容,作为太子读书的本子。明宪宗继位后,姜立纲的身份也随之提升。


▲姜立纲楷书《东铭》(部分)

现存姜立纲的楷书《东铭》,以纯用唐代柳公权的书风写成,是写给宪宗朝永康公主的驸马崔元的。崔元后来成为皇帝重臣,曾有“崔半朝”之称。据说崔元在一次陪侍嘉靖皇帝的机会中,将姜立纲所写的《东铭》册,展示给在场的同僚观赏,众人惊讶,不禁叹为神品。

姜立纲的书法名声在外,也导致赝品应运而生,如明人话本《醉醒石》记载:成化年间,有人专门仿效东溪书体骗钱营生。


04 心正而笔正 致力书法艺术创作

从景泰元年(1450)七岁至弘治四年(1491)经42个春秋,姜立纲历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从正统开始,政治日趋腐败。英宗、宪宗时,酿成了“曹石之乱”。姜立纲虽长期生活在皇宫,但他超脱于宫廷政治,从未卷入宫廷人事纷争的漩涡中。


▲姜立纲《楷书七律诗》


在奉职唯勤的同时,他寄情于书画山水之间。正如他在一幅山水画上的题诗:“功名早已绣为衫,万里青云入关潭。回首九峰天际碧,可能无梦到江南”。

体现在书艺中,姜尊奉柳诚恳“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的法则,作为学习书法和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把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上。

他为人书写了很多的碑志,所得润笔极丰,明《书画跋》中载:“姜自置身金紫,今遗迹在京都,价亦不减希哲(祝枝山)、履言(王宠)。效之者多白衣跻显贵。”但他视钱财宝物为粪土,“周急解纷,视弃金帛若尘土”,深为朝野人士和乡梓戚友所敬重。

1499年,姜立纲因父逝世,回乡居丧,卒。明孝宗皇帝特遣浙江布政使司、温州府知府邓淮谕祭姜立纲,曰:“尔以秀颖之资,通敏之器,列官禁近四十年,由郎署而贰卿,阶侍经筵而预编纂,操心匪懈,奉职惟勤。顾委用之方殷,乃乞归而终制,竟以毁伤之过,遂成长往之悲。讣闻良用悼惜,追念往勋,优示恤恩,特命有司为营葬事,遣官谕祭,尚克歆承。”该谕祭文后被刻成石碑,今仍立于东溪姜氏宗祠。

近年来,温州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书法家,温州典雅的书风引起世人关注。温州能成为“书法大市”,与历史上温州书法家文脉相承密不可分。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