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温州独创千佛石塔,见证商港千年繁荣

两宋时期,因为人口的增加和手工业的发达,温州一跃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城内店铺密布,诸行百业齐全。“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这是北宋知州杨蟠眼中的温洲城熙宁十年(1077),温州商税全年收入达25391贯,略超过已设市舶务的宁波全年商税(20220贯),达到全国各地平均商税的7倍。

图片

20世纪30年代的南塘河——温州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此时,佛教也进入了鼎盛时期,“诺矩那与其徒八百众居震旦国,今五百居天台,三百居雁荡。”历代有许多修佛者追随印度高僧的脚步前来温州仗锡修炼,名僧辈出,温州俨然已成为东南的佛教重镇。

优越的经济条件加上浓厚的佛教氛围,使得佛教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继矗立在东瓯大地上。历代动荡之后,元及元以前木构在温州已无留存,但砖石结构的佛塔还能看到很多座。它们造型多样,工艺精美,体现了佛教本土化的鲜明特征和创造力。

其中有一类六面石塔,通身采用岩石仿木构,塔壁遍布佛像浮雕,为温州地区独有,且有三座北宋时期的实物遗存:龙湾区国安寺塔(国七)、瑞安观音寺石塔(国七)、瑞安垟坑石塔(省保)。本文详细介绍前两者。

国安寺石塔

国安寺位于龙湾区皇岙村,紧邻五峰山东麓。明弘治《温州府志》载:“国安院,在华盖乡,唐乾符四年建。”

国安寺塔为六面九层实心楼阁式青石仿木构建筑,高19.79米。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1093年夏完工。

图片

国安寺塔基座为两层须弥座形式,最下一层雕刻九山八海纹。此纹最早出现于唐代,在宋代已成为石雕的固定素材。北宋《营造法式》中称其为“水浪”、“宝山”。国安寺塔的九山八海纹波涛汹涌,浪花雕得自然多变,似乎整塔自海中长出。上面托刻着莲瓣,丰厚饱满。

图片

各面须弥座的中心,用高浮雕手法雕出形态各异的狮兽,生动可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安寺塔最大的特点是遍布塔身的浮雕佛像。据统计,底层有佛像174尊,第二层有佛像132尊,第三层至第九层,每层各雕有佛像108尊。全塔总计有佛像1062尊,故有“千佛塔”之称。这些雕刻在青石板上的多尊佛像,均端坐在莲花座位上,面目神态栩栩如生,手印富于变化。法相庄严,甚至雕有身光和垂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安寺塔一度出现明显的裂痕,后于1987年开始大修。也是在这次维修期间,在塔内发现了几块碑记,揭开了它的身世。

图片

图片

1994年,温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石塔第三层发现的一批破损严重的印本、释道画时,发现了一幅木刻套色版画《蚕母》。

该画宽约19厘米,高约21厘米,局部残缺,但整体效果未受影响。画面以蚕母、蚕茧和吉祥等图案为主,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北宋时期蚕神的形象和蚕茧丰收的情景。画面左上方的长方形字框内有直排“蚕母”二字。左侧为蚕母立像,头梳高髻,髻上插花;面颊丰满圆润,白皙而带红晕;柳眉清秀,容光照人。

图片

《蚕母》版画现藏于温博,年代确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套色画,也是现存最早反映蚕母形象的作品。而这幅版画的发现,把我国套色版画的历史提早了近两百年。

图片

国安寺塔耸立千年,见证了温州悠久灿烂的历史,而它本身也是时间仓,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文物与记忆。


观音寺石塔

观音寺位于瑞安市安阳街道周湖村万松山南麓,据《瑞安县志》记载,观音寺原称观音院,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954年—960年正月),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赐额。

寺内有一古塔,即观音寺石塔,始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修建历时四年,至熙宁四年竣工。寺庙几经兴废,但石塔却见证了寺院的千年变迁。图片

观音寺石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塔,全部用石块雕凿叠砌而成,原为七层,现残存六层,残高7.8米。平面六边形,各层高、宽度基本相同,收分甚微。

图片

图片

塔基座同样为须弥座形式,最下一层雕刻须弥山,刀法刚健;再上为如意云头,线条流畅。束腰再雕壸门、花束。

图片

图片

塔体由凝灰岩构筑,分平座、塔身、塔檐。第一层至第五层做法基本相同,塔身各层每个转角处都有一条六角形倚柱,隐出三面,上面是转角斗拱,栌头呈圆形,柱头华拱向三面出跳;倚柱、搛柱、额柱、头号拱都刻得相当细致。腰檐盖简板瓦,两翼用老角梁、仔角梁做法。瓦椽、飞子、角梁雕刻清晰,出檐 42厘米,平缓的坡度显示出宋代的早期风格。平座上有柱孔痕迹,当年应有石制的栏杆装饰;仔角梁起翘部部分有圆孔,用于悬挂风铃。

图片

塔身满雕佛像,共计472尊。一至五层各面主龛中雕全跏趺坐式大佛一尊,坐于须弥座上:左右各刻出六个小壁龛,竖三横二,内雕全跏趺坐式小佛一尊,坐于莲花座上。

图片

图片

塔的每层倚柱、槏柱以及坐佛须弥座上,刻有宋代题记共68条,2500余字,记录了造塔时间,捐造者姓名、身份及捐资数额。

其中,第一层塔身题记字数最多:“温州瑞安县清泉乡周湖东保,女弟子陈氏十八娘并男叶琮、珣、玑,新妇朱五娘、何二娘、韩六娘阖家血属等同发净心,建造千佛一塔第一层,永立福利者。熙宁元年六月三十一日书耳。”图片

图片

观音寺石塔,体量不大,但其雕刻精细,线条流畅,且有确切的纪年题记,是研究宋代建筑与佛教雕刻艺术的典型标本。

图片


垟坑石塔

垟坑石塔,位于瑞安垟坑村悟空寺东,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仿木构楼阁式,实心,平面呈六边形。底层有副阶,存6层,损坏严重。塔身有浮雕佛像数百尊,题记8条,其建筑风格和形式,与观音寺石塔相同。

图片

图片

2007年,政府对垟坑石塔进行了原拆原建,恢复其宋代原貌。

图片

图片

国安寺塔、观音寺塔、垟坑石塔建成时间相近,都承载着千年的风雨与信仰,在瓯越大地上巍然矗立。它们体现了宋代南方匠人的精湛工艺,还展现了佛教在温州的兴盛及其与地方文化的互动。题记铭刻着捐建者的虔诚之名,当时的供养人和建造者,会畅想一千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吗?他们的一生也许并不会因为建造佛塔而顺遂无忧,但他们留下的遗产,确实让我们有跨越时空的切口,得以触摸到中国古代巅峰期的精神和审美。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浙ICP备2024116515号-1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