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初四
恭迎大智文殊菩萨圣诞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印光大师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
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
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
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
文殊辅法王,智慧非佛莫量。
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
闻者直下亡情见,达本菩提道场。
愿如善财沐恩光,究竟证真常。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
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常骑狮子出入。
文殊菩萨手中的所持物,右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征文殊智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
诸佛菩萨,凡果后施化,无不具足无上智慧。文殊师利菩萨,更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因为文殊菩萨,是三世果上如来。
《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上佛。”
《央崛摩罗经》说:“文殊菩萨,现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当来成佛,名普见如来。”
《华严经》则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
文殊菩萨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示现出生于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一婆罗门家,父名梵德,从母右协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同等。
五台山道场
《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说:“东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说:“尔时世尊,告金刚密迹菩萨言:我灭度后,于此瞻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邦,其国有山号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而经所说清凉山及五顶山,即今中国山西五台山。
此山在五台县东北,离县城一百二十里,五峰环抱,顶无森林,如垒土之合,因名五台山。地居边境,寒冷异常,无炎暑之热,又名清凉山。古之丛林,今之佛刹。
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事迹传说有许多。
《文殊大士感应录》中有一则贫女故事,说五台有灵鹫山,山下建灵鹫寺,每年春天,必设无遮大会。凡参加者须随喜功德,令来者所求满愿。
北魏时,法会日来了一贫女,携儿背子又牵了一条狗,剪一束头发交给主事者说:“我贫苦,无物可施,仅头发而已。”执事无奈收之。又说:“我时间紧迫,等不及开饭,先吃好吗?” 执事给三份,贫女言不够,狗也得吃。再送一份,拿了四份,贫女说还少一份,执事觉得奇怪,连狗都有了,为何还欠一份?贫女指着肚子说:“还有一个,尚未出生!”执事起了嗔心,斥其贪得无厌。
瞬间,贫女涌现虚空,说偈云:
“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
贫女变文殊,狗成金毛狮,二子为童男,侍立左右,又云:
“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憎爱何?”
法会大众,惭愧有眼不识菩萨,顶礼忏悔,再求开示,又出偈曰: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说毕隐而不现。
众将所施秀发建塔供养。明万历年初,塔颓,圆广法师发心重建,掘得大士圣发数根,呈金黄色,但如舍利子,随各人业障,所见不同。
《楞严经》云:“菩萨示现,不欲人知,若泄露,则不知所终。”
《文殊经》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取五台山石,踏五台山地,此人便有福报,积累功德,超四果圣人。”
清末,翰林胡瑞霖,字子笏,湖北人,留学日本。民国初,段祺瑞执政时任国务总理。民国八年(1929年)任福建省省长。
胡子笏后来皈依太虚大师,领全家住五合山,专修佛法。当时,他既是广济茅蓬的护持,又是一位未落发的修行人。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大学毕业的女儿也削发为尼。
胡子笏居士作《五台山歌》,颂赞三宝道场:
高山万仞,五台罗列,文殊古道场。
多少琳宫,多少梵宇,供养大法王。
佛经万卷,牙签玉轴,满架尽琳琅。
高僧头陀,水边林下,都是福田乡。
还有那,层峦叠嶂,云起千般样。
更不少,奇花异草,有色又有香。
拍手呵呵!不知几生,修得住清凉。
稽首文殊,不知几时,心地得清凉。
文殊菩萨十大愿
文殊菩萨有十种无上大愿,诸佛子若能依着十大愿精进修行,定能得到文殊菩萨慈悲护佑,并能发胜菩提心,恒求福慧圆满具足,证悟自性,利益无量众生,福德不可思量!

《文殊师利发愿经》云:
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
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
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菩萨深愿,极具悲心,怜悯我等执著造业众生。慈悲深恩,永劫不尽。
恭迎文殊菩萨圣诞 至诚顶礼文殊菩萨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