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寻找“姜立纲”

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姜立纲书法集》,见证了陈佐十多年的耐心和坚持。


西泠印社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姜立纲书法集》。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明代温籍书法家,被誉为“一代书宗”,其字时称“姜字”。该书编著者陈佐也是温州人,从开始收集资料到最终成书,他费时长达十三年之久。


发端——

很近·很远

龙湾梅头东溪(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城街道东溪村)姜氏大宗门口,两只明代石虎分列左右,古朴粗犷。《姜氏宗谱》载,宋端平乙未年(1235)姜氏先人自闽迁来。200年后入明代,姜氏家族出了一位姜立纲,7岁以“能书”出名,代宗时选为奇童,召入北京,命为“翰林院秀才”,后官至中书舍人、太仆寺少卿。

陈佐是龙湾瑶溪镇人,他初中时开始喜欢写字,跟随吴明哲学习书法。一次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姜立纲”这位老乡,字写得好,故居也不远,就在永梅公路另一头。一个周末,陈佐踩着单车去梅头访古,不知道为什么,石虎没看到,祠堂也没找到。

高中时代学业繁重,陈佐鼻梁上多了一副眼镜。毕业后他穿上戎装参军到了苏州。部队所在的玄墓山,是一处人文底蕴丰厚的好地方。陈佐训练之余上山寻找碑刻做拓片,去苏州园林、博物馆欣赏“明四家”墨宝,看着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墨迹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姜立纲”,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物啊!

那年是1990年,庚午年,马年。

故乡的石虎依旧经历风吹雨打,不久它们终于迎来了这位迟到的客人。在轻轻抚摸它们后,陈佐第一次看到了保存在祠堂里的姜立纲书写的碑刻——《姜赤崖祠堂记》。在家乡,他还遇到了一位老同学,身为姜氏后人的姜洪。

石虎可能不会想到,这位陌生人以后还要经常来摸摸它们,成为它们最熟悉的人;姜洪更没有想到,老同学陈佐居然比地方上所有人都更了解自家祖上“立纲公”。当陈佐离开部队回到故乡参加工作,后来正式开启“寻访姜立纲”这个大工程时,这位民营企业家表示“竭尽所能,倾力帮助”。

那一年是2002年,壬午年,又一个马年。


过程——

故乡·他乡

细细欣赏着费尽心力搜寻得来的姜立纲墨迹,陈佐(右)心里泛起满满的喜悦。


500年前虽然因善书闻名海内,但如今姜立纲的墨迹,除瑞安市博物馆珍藏有一幅姜氏草书《梦游天姥吟留别》外,全国仅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楷书《七言律诗》、南京博物馆藏有其行书《朱熹咏易诗》两件。雪泥鸿爪今何在?

陈佐奔走在寻找的路上,从故乡到他乡,从他乡到故乡。

2006年,故宫举办了一次书法展,其中有姜立纲书张载《东铭册》楷书。故宫武英殿,是姜立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本次展览所在地。得知消息后陈佐很快就出现在故宫,500年时光隧道,仅仅隔着一层玻璃,这么近,那么远。

北京法海寺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陈佐得知寺内有姜立纲碑刻作品两件,便于2012年1月4日前去探访。到了寺外已经是下午四时,工作人员奉上闭门羹。陈佐出示了当日机票,好说歹说得以“混入”。但碑在何处?法海寺占地两万余平方米,工作人员亦不知碑在何处。也许是心有灵犀,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室外,陈佐竟然在塔林里发现了残碑。当他开始拓片时,工作人员被他的真情打动,主动端来了一碗点心,后来还请他这位远方的朋友欣赏了“镇寺之宝”——国内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明代壁画。直到深夜,陈佐才到达宾馆。

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寻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线索浮出水面:碑刻、匾额、墨迹、书画题跋……它们抖落身上的尘埃,从美国克里弗兰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曲阜孔庙等处华丽现身。故乡友人更是伸出援助之手:温州博物馆方长山整理出一册明代古籍刻本《论语集注刻本》,封面题签“姜太常立纲书论语”;乐清朋友提供虹桥镇有一处姜立纲手书牌坊匾额……为了姜立纲,陈佐真是做到了傅斯年先生说的那句话——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2009年,应中国书协邀请,陈佐参加了第二届苏州(吴江)书法史讲坛,他和与会的专家交流了论文《一代书宗姜立纲》,引起了诸多书家和理论家的关注。与会人员知道他研究姜立纲,也都纷纷献计献策,奉上不少有价值的线索。当然有了线索并不代表结果,弄点东西,也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得花大功夫”。一位湖州藏家藏有一块姜立纲手书碑刻,陈佐和友人去了三次,每次都带上一堆土特产,但这位仁兄只许他们眼睛欣赏,不让手拓。要拓也可以,开价就是八十万元。马拉松跑到最后,价码终于大幅下降,陈佐再访湖州,终于如愿。

新昌大佛名气大,陈佐得知大佛寺也存有姜立纲碑刻,自然又跑去。工作人员也是一问三不知,不过允许他们到堆满杂物的库房中寻找。整理了三个多小时,碑刻得以重见天日。这件物品虽然是残件,但亦有价值。于是认真拓片、拍照之后,再把东西理好,“谢谢,再见”。

寻访多年,如今陈佐手头积累的姜立纲资料中,有拓片29幅、匾额3幅,墨迹11件,刻本4部,著作4部。这些散落的珍珠,得以被一一捡拾并重新串联在一起,依靠的是信仰、学识、耐心和坚持。当它们中的精华被排列、制版、印刷成为《姜立纲书法集》一书,这些珍珠背后所体现的,是悠远的温州文化。

这一年是2014年年底,甲午年,又一个马年。


尾声——

到达·开始

《姜立纲书法集》出版了,首发式还在策划中,消息传出,有龙湾中学友人来电,请陈佐集姜立纲“敬贤堂”三字,作为学校历史文化名人专题展厅匾额;亦有海城街道书记专程来访,请他给正在建设中的中心公园集姜立纲书……面对十几年收集的姜立纲书法史料,陈佐现在一个迫切的心愿是联合姜氏后人及社会人士一起筹建“姜立纲书法艺术馆”,既可作为温州书画名城对外交流的教育基地,又可当作地方旅游窗口;“姜立纲书法研究会”也被提上议程。陈佐说,与其一个人研究姜立纲,不如集合一群人研究他。个人力量终究有限,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着,陈佐又拿出一份厚厚的书稿,是他正在编纂的《姜立纲书法文献汇编》(暂名)……

有句话说——就算今日到达,却依旧是旅行的开始。陈佐的寻找之路,还在继续——

近日,他在读黄永年《古籍版本学》,书中“明初本的鉴别”中写道:明初本字体基本都是赵体字,只有司礼监的经厂本模仿过当时馆阁体书法家姜立纲的字体。他又开始寻觅明代司礼监经厂本了。

前段时间,在杭州河坊街九如楼书店,他看到一册日文版艺术杂志,内提有一册姜立纲书写的明代刻本《孟子》,现藏日本某处。他立即托友人帮忙拍照复印。近日刚刚收到邮包,打开发现这位朋友把版本搞错了。几千块钱真是扔进了太平洋。

他又获知海南海口有一碑刻,也是姜立纲书,打算找机会去拓下来。

“如有可能,我将来还要给这本《姜立纲书法集》出一个小小的补遗。” 陈佐说。

这么多年来奔走在寻找“姜立纲”的道路上,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陈佐?

他回答:姜立纲的书法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生前备受推崇,“人得片纸,争以为法”,身后却褒贬参半。作为一位书法爱好者,我深感有义务去挖掘这位乡贤的历史文化资料,丰富温州的历史文化珍藏。

在这过程中,虽然我因此失去了大量的个人业余时间,投入了很多的物力财力,有时候也会觉得很孤独、很彷徨、很艰苦,但是,我也因此结识了一批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书法界朋友,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

“作为一个目标,一种信仰,我会一直走下去。”今年41岁、现任龙湾区文广新局副局长的陈佐如是说。

 文章来源:温州日报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浙ICP备2024116515号-1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