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新华社近日发出的一条440多字电讯稿《澳门教授在新加坡发现800年前名贵手工笺纸》里,“藏”着让中国文化界、学术界振奋的消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珍藏一部50万余字的《史记》手抄本,为明代温州籍著名书法家姜立纲均以工整小楷写成。书法艺术作品字数之多,堪称“历史之最”。这部手抄本迁徙轨迹显示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一带一路”向外传播的轨迹。
姜立纲(1444~1499),原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溪(今属温州龙湾海城街道东溪村),为明朝太仆寺少卿。他擅长楷书,其字体度浑厚,清劲方正,世称台阁体或诰敕体。姜立纲的书法在当时影响很大,凡宫殿碑额、内廷制诰,大多出于他的手笔。据明代《名山藏》记载,日本国门高十三丈,为求匾额,曾遣使来我国,请姜立纲书写。清《三希堂法贴》收有他的墨迹。
这部珍贵的手抄本《史记》依序线装,分订成24册,墨色品相均保存完好。书根印有书名、册数和篇目。版框为宽20.1厘米,高34厘米。行款为每半页8行,每行20字。全书50余万字,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全以工整小楷抄录而成。
手抄本还附有明朝嘉靖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顾鼎臣的题记序言,全文以典雅的行书介绍了对该手抄本的考证过程:当时为明朝大儒赵贞吉所藏,“相传为元人所抄,或又谓姜立纲笔。”但经过辨识后,认为该抄本应是姜立纲所书。
温州学术界人士也普遍认同这一判断,顾鼎臣本人就是明代大书法家,生活的时代距离姜立纲不远,他在《序言》中斩钉截铁般表示:“其为姜书无疑”,该手抄本应非赝品。
澳门大学李凭教授详细考证了这部手抄本的流传经历,它从北京经苏南、岭南、澳门辗转抵达星岛,其间历经赵贞吉、顾鼎臣、何秀峰、蒋振玉等名家之手,最终落户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成为了“一带一路”上的一颗闪亮文化明珠。这部手抄本抄写者和序言作者真伪、流传考证等多项成果,已被中国历史学界排名第一的学术期刊《历史研究》,聘请历史学、文献学、造纸术和书法界的多位专家匿名严格评审肯定。
李凭教授说,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中途,有一大片璀璨的陆地,既是中西物资交流的中转站,又是中西文化营养的积淀池,它就是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一向以金融中心和物流巨港闻名于世的新加坡,其实那里还积淀着许多比钞票更加珍贵的文物,典藏的中华传统史籍富甲东南亚。《温州晚报》□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