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瑞中故园中的老建筑

西岘山北麓、仓前街北端一带(仓前街179),原是瑞安中学的校址。2004年瑞湖路398号新校园建成后,瑞中迁入新址。

瑞安中学故园占地50多亩,面山临水。以前,这里是天王寺、莲社、承天宫、西安宫、节孝坊、梵行精舍(尼姑庵)、章氏宗祠、西北镇镇公所、小教场等故址,零落而散乱。我曾在瑞中任教,对这里有特别的感情。

 

天王寺旧踪

1963年至1998年,我在瑞中任教,见过天王寺的旧踪。

19897月前,西岘山北麓还有两处老房子。一处像寺庙建筑,有高高房顶的老房子,由四根粗大的四方形石柱子撑起屋梁,后作为教工的餐厅。餐厅后的山边,有一口长方形的水井,石条井栏有半米高,井水清洌,冬暖夏凉,是隔壁厨房用水的水源。常见厨工施光尧或章守杰站在井栏石条上,用水桶从井里打水的情景。我曾来此提过水煮饭、烧开水,用此井水冲泡的茶,特别清香爽口。

餐厅后还有一幢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上下共四个房间,有中堂,中堂前两边有厢房,那时曾作教工宿舍。说是像寺庙建筑,当时已没有和尚,也不见一尊佛像。传达室工友潘锡友老伯(我们称他阿友伯),就住在楼下后半间。门前有一根又长又粗的紫藤缠绕在山脚一株榆树上,藤龄足有百年。

后山常有蛇出没,有一次阿友伯床下竟盘卧着一条长长的菜花蛇。楼房后面有一处长方形平坦,坦前有一个椭圆形的水池,长约3米,宽约2米,对面山崖上丛生灌木花草,郁郁葱葱,环境非常幽静。据说这里曾是和尚的居室所在。19897月动工拆建餐厅,连那口水井也填平了。

 

西岘山令人向往的妙境

据清嘉庆《瑞安县志》的记载,天王寺原名天王院,在瑞城西北角城基下,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0)建造,旧名叫“接待庵”。明朝崇祯年间又重新建造,改名叫“天王寺”,当时瑞安县令李灿箕亲自题写寺额。

清嘉庆年间,寺僧大川(字小默)在他的《天王讲寺》的诗中写道:“岘西何处最清幽,古刹楼台亦可游。山水数楹无六月,竹松一望醉双眸。云深地有春前蕨,市近门无夜半舟。假取小斋风月久,人生何必羡封侯。”诗中把天王寺写成是城西北一处绝好的清幽所在,这里有山有水,有竹有松,即使是冷春,门前山上依然有青绿的蕨类植物。暑热的夏天,寺中非常凉爽,清风明月之夜,更令人赏心悦目。他觉得人生有此佳境亦可以知足了,何必羡慕封侯拜相呢?

林上梓(清康熙年间举人、教谕)、洪守彝(清嘉庆年间举人、知县)、蔡世祯(清诸生)等都在题天王寺的诗中,把天王寺描绘成是“地迥山当户,天清树入楼”、“池莲并蒂开”、“花盛疑残雪”、“经转藤萝结,天然作寺门”、“开樽先听子规啼”等令人向往的妙境。

这里远离闹市,开门就能见到山,天气明朗的时候,树影映入楼窗,环境格外幽静;门前山边的小池塘里莲花并蒂开放,非常娇美;屋前山上,野花儿一片盛开,好像铺上一层残雪;寺院的大门被碧绿的藤萝缠绕,自然天成,竟辨不出寺门来;寺周随时可以听到子规的鸣叫声,清脆悦耳,还未端起酒杯就先闻其声了。

诗人们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天王寺周围富有特色的风情。

 

宗义和大川和尚

这里的几任主持有心如、宗义、大川、了尘、晓谷、定禅等和尚,最著名的是宗义与大川。

宗义和尚生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一生乐善好施。他曾收埋西山上夭折小孩的骸骨,捐寺产建造飞云渡40只渡船,并将它们分泊在南北飞云渡口,重整渡船秩序,使行人渡江安稳无患。

大川和尚字小默,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瑞安沈岙(今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沈岙社区)人,俗姓许,曾为天王寺主持。小默少年熟读诗书,是一个博通儒、释、道,旁精诗、书、画、医,又乐善好施,喜与书生交游的儒僧。当时瑞安贤达名流趋之若鹜,门庭若市,把天王寺的影响力推向高峰。

翰林院编修孙锵鸣、翰林谏臣黄体芳等都是他的座上客,太仆寺卿孙衣言还为他的诗集作序;知县钱国珍、训导戴咸弼等人成了他的至交;名士黄体立、曹应枢、洪守一、项霁、姚江子、蒋振麟、洪守彝、周仲梅等与他交往酬唱……他们品茗论学,求医问诊,吟诗赏画,一时间,天王寺常常是吟啸声伴随着钟磬声不绝于耳。

大川继承了宗义的善举,还研制了午时茶,在飞云渡口无偿发放,让百姓解除疾痛。大川83岁圆寂,继任弟子、徒孙了尘、晓谷、定禅也都是能诗能画能医的儒僧,继续行善乐施。大川一生著有《小默医案》、《四箴堂诗集》、《三乐轩诗草》等,其原稿和抄本今存温州市图书馆,有一方石刻兰花图今仍存在玉海楼。

 

                 (编辑:贾洁楠)

                 ——摘自瑞安日报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浙ICP备2024116515号-1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