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五一向记者介绍刚刚完成的作品
李五一在精心制作中
李五一的妻子展示石雕小鱼
9月2日、3日、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西湖国宾馆会见前来出席G20杭州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在习近平与外国领导人一一握手拍照的镜头中,我们能隐隐约约看到一架屏风。据了解,这架屏风共10扇,每扇高2.32米、宽0.6米,正面是以西湖十景为图案的彩石镶嵌,由我市陶山镇河南村手艺人李五一等人制作;背面以中国十大名花卉为图案,采用白刀刻画技艺制作,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叶萌春等人设计制作。
借着G20峰会,李五一等人向世界展示了彩石镶嵌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展示了温州民间手艺人的高超技艺。
[准备] “淘”来“讨”来,四处搜集10多类50种颜色石材
7月初,记者走进李五一的工作场所,他正埋头做着掌尖指缝里的精工细活,在一刀一刻地精雕作品,这时离G20只有2个月时间了。
西湖十景屏风的制作任务是叶萌春接下的,由于时间紧迫,叶萌春想到了曾师从父亲叶润周做黄杨木雕的同门师兄弟李五一。4月,叶萌春将屏风的彩石镶嵌部分委托李五一制作。虽是仓促受命,但李五一说:“我绝不能草率应付任务,把瑞安彩石镶嵌艺人的脸给丢了。”
李五一1957年出生于瑞安市陶山镇河南村,13岁时开始学习木雕技艺。23岁,李五一应聘到湖岭艺雕厂做彩石镶嵌。上世纪80年代,李五一和哥哥李庆龙创办了陶峰工艺雕刻厂,从事彩石镶嵌工艺制作。他觉得,把手艺做精是手艺人的本分。
彩石镶嵌,面临的首个困难便是寻找石材。李五一的石库里,堆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石头,不少石材是去青田、义乌、山东等地的石材市场“淘”来的。李五一介绍,西湖十景屏风彩石镶嵌采用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雅安绿、老挝石等中国四大名石和国外名石共10多类,涉及颜色近50种。他说,一块用于做房屋瓦片的灰色石头,就是去青田淘石头时,向朋友“讨”来的。
[制作]琢磨细节,实地观景加电脑辅助理解
因生活经验或认知有限,创作者对作品的理解会受影响。这是制作彩石镶嵌经常遇到的难题。7月11日,李五一正在为已完成雕刻的石头上蜡,桌上的图纸尚未收起来,他还在琢磨。
“这是西湖十景之一‘花港观鱼’的图纸,图纸上画得比较简单,缺少细节。既然是‘观鱼’,却没有鱼和人。”李五一说,图纸只作为作品的大致方向让你去把握,要想作品栩栩如生,就要呈现雕琢的细节。有一个“分解图案”环节是设计细节的,十分考验制作者的艺术想象力与再创作能力。比如,他在“花港观鱼”增加了“观鱼”部分,用贝壳、牛角来丰富鱼儿的种类、色彩;在“苏堤春晓”刻出树叶的形状和纹路,来代替图纸上简单的“点叶”。
七八年前,年过五十的李五一向儿子学习上网浏览图片。“借助电脑、互联网这些科技手段,我们的创作也如虎添翼。”李五一说。比如“三潭印月”,他就在网上从不同角度看全景、局部景,仔细观察石塔形状,把“分解图案”环节做细。
刻画西湖十景的江南风韵,仅靠老经验不行,闭门造车也不行。于是,李五一特地到西湖实地观看,了解西湖传说、典故,体味那种淡妆浓抹,那种身在画中。
[完工]十几道工序,5人历时100余天完成
一颗颗石头,幻化成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的彩石镶嵌作品。“点石成金”的背后,是李五一等手艺人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
李五一介绍,将凸出的彩石雕刻成作品,需要经过切割、勾形、排列、刻线、砑格、配石、雕刻、打磨、上蜡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以前用曲线锯手工切割石头,费时又费力,完成一幅作品少则几个月,多则需要上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制作彩石镶嵌的工具逐渐改良,尤其是现代化机器的出现,帮手艺人节省了不少时间。“这个长得像缝纫机的机器叫拉锯机,有了它,切割石头的速度能提升四五倍。”李五一说。
尽管工具改良了,但要按时完工,仅靠李五一一人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请来3名彩石镶嵌从业人员以及1名学徒,5人历时100余天才搞定。7月下旬,他们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将彩石镶嵌在屏风上。8月1日,制作好的西湖十景屏风被运往G20峰会杭州西湖国宾馆。大功终于告成,李五一舒了一口气。
西湖十景屏风创作得到了温州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瑞安市人民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叶萌春、李五一等人也都尽心尽力完成任务。据了解,该作品成本价150万余元,有人愿以600万元价格购买,但叶萌春表示日后将以5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西湖国宾馆使用。(记者林翔翔/文庄颖昶/图责任编辑郑拥拥李群)
[相关链接]
作为温州民间传统工艺一颗璀璨的明珠,彩石镶嵌曾有一段辉煌的历史。1920年,温州彩石镶嵌开始销往南洋,作品还参加了国际展览。1950年,温州彩石镶嵌进入香港市场,年产达600多幅。1959年,温州艺雕厂创作的彩石镶嵌屏风《采茶舞》,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2005年,彩石镶嵌经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