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瑞安佛教协会,今天是:      
 
  新闻聚焦 
泰顺发现明朝瑞安籍高官林增志墓道


图为陶汉心在用水湿润墓碣。陈圣格摄

图为林增志墓道残存的部分石质饰物

杨信良2015年01月06日   来源: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曾任明朝高官的林增志是一位瑞安籍历史名人。《小腆纪年》、《分疆录》等史志文献中均记载其晚年隐居泰顺。然而这一说法在温州府志及瑞安县志中都看不到,以至于有人对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近日,泰顺几名历史文化爱好者在该县司前畲族镇香林寺旧址前山腰处发现了林增志墓道。这一发现,或将证实文献上关于林晚年避难泰顺并葬于当地的记载,为研究温州历史名人林增志提供新的史料依据。
    墓碑上隐约可见“讓庵”“康熙”等字样
    陶汉心,一位泰顺历史文化爱好者,曾花费两年时间为清代泰顺人林鹗、林用霖父子所著泰顺地方志《分疆录》点校注释。
    《分疆录》中曾提到,林增志在明朝覆亡后隐居泰顺,死后葬在香林寺对面山上。虽然文献上仅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但陶汉心一直希望能找到林增志在泰顺的墓葬处,佐证文献记载。
    本月2日,陶汉心应泰顺乡土文化工作者陈圣格所邀,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展开寻找历史名人林增志之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番打探和寻找下,林增志墓葬处遗址的大致方位总算确定下来。“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里几十年前曾被盗墓贼偷过,现在被破坏得有些严重。”陈圣格介绍,当天,他们在村民的帮助下,砍掉了围拢在墓地上的大量杂木,才使得古墓现出面貌。对历史文物有些研究的陶汉心说,从墓道里石头刻花就能看得出是明代或是清初的遗物。而最终让他们敢肯定该处即林增志墓葬处的是那个刻有铭文的墓碣。铭文风蚀严重,用水湿润后,隐约可以看出“讓庵”及“康熙”的“康”字迹。
    据了解,南明隆武帝死后,林增志削发剃度,法号“讓庵”。而他去世是在公元1667年,恰是康熙六年。对于陶汉心、陈圣格等人的发现,泰顺县文保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会尽快将这些情况汇报市文保单位,并进一步开展勘察、核实、保护等工作。传林增志在头陀寺杀人后避难泰顺。
    林增志(1593~1667),字任先,瑞安人。明朝崇祯元年(1628)进士,担任过县令、翰林编修、东宫少詹事等职。明亡后,追随南明隆武帝一起从事反清复明大业,就任南明隆武政权的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南明政权倾覆后,他皈依佛门,隐居不仕,至死不降清。
    关于林增志与泰顺的渊源,也就是说他为何晚年隐居泰顺,历来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清代学者徐鼒所著《小腆纪年》是一部编年体南明史书,书中记载了许多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事迹,其中就提到了林增志。
    “林增志,瑞安人。崇祯中进士,官右中允。隆武时,以入阁召;未赴。闽亡,为僧,住温州之头陀寺。有僧来受戒者;问‘曾杀人否’?僧自言‘少时从闯贼,曾刺杀某官’。增志怒,以锡杖撞杀之。山民喧‘大和尚杀人’;乃潜入泰顺,辟田造寺曰香林,隐居焉。与遗老董龙溪父子多唱和诗,自称让庵和尚。死,葬寺之对山。”(引文有删减)
    大意是说,南明覆灭后,林增志在温州城郊头陀寺出家。有一次,一名僧人前来受戒,林问其是否杀过人,僧人承认自己以前跟随李自成杀过一位官员。林增志当场发怒,用锡杖将其打死。此事引起当地村民一片喧哗。无奈之下,林增志逃到泰顺避难。这才有了后来建造香林寺,并且死后葬在泰顺之说。
    关于林增志杀人后隐遁泰顺的经过,清代瑞安大儒孙锵鸣(孙诒让仲父)在其文章中也有详细的记载。成书时间稍后的《分疆录》虽不及上述文章记载的详细,但也提到了林在明亡后隐居泰顺。
    由于官修温州府志、瑞安县志中对于杀人后避难泰顺一说均未曾提及,致使《小腆纪年》中这一记载令一些历史研究者产生怀疑。甚至有些学者情感上并不愿意承认这一说法。
    有关人士指出,此次林增志墓道的发现,虽不能直接证实《小腆纪年》等文献上的相关记载,但无疑将对研究泰顺当地历史名人文化提供更为丰富的史料。

 
 
主办单位:瑞安市佛教协会
 
地址:瑞安市安阳隆山寺 联系电话:0577- 65642175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编号:浙(2022)0000689
浙ICP备2024116515号-1
(技术支持:瑞安建站网)